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当前治疗各种严重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医生常通过以医生为主的评分量表和病人报告的评分量表来评价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本文旨在综合临床上运用最多及最新的评分量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分系统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是否具有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和BMP7实验组,以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MP7组大鼠每天在脊髓损伤处注射50ng BMP7蛋白,连续7天,NC组对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HE染色以观察脊髓损伤处病理学改变;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 200,NF200)、胶质纤微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表明两组大鼠造模后脊髓损伤处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突触数量减少,尼式体淡染且数量减少,组织中可见空洞形成,1周后,BMP7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尼式体染色逐渐加深,神经突触数量增多,变化较NC组明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MP7实验组大鼠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至第4周时达到高峰,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BMP7实验组及NC组术后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变化均不明显,且两组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BMP7实验组大鼠SYP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结论 BMP7蛋白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11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rty score,KS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在我院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5人(57膝)术后平均随访2.3年(2-4年),根据术前及术后的2011KSS评分来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并探讨在不同民族间2011KSS评分有无差异.结果:所有评分(除患者期望值评分以外)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而期望值评分术后明显低于术前.不同民族间术前BMI值、症状、满意度、期望值及总得分之间有差异,术前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年限间无差异.结论:TKA是治疗中晚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期望值在评估TKA疗效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D29、CD44及成脂诱导以鉴定大鼠BMSCs; MTT法检测浓度分别为25、50、75、100 ng/ml的BMP-7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第3代细胞贴壁后随机分为三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β-巯基乙醇)、BMP-7诱导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诱导2 h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神经元标志物神经丝蛋白-200(NF-200)及神经突触素-1(SYN-1)的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第3代大鼠BMSCs形态呈长梭形,"鱼尾纹"状聚集生长;CD29、CD44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44%、 99. 17%;成脂诱导28 d后油红0染色阳性;不同浓度的 BMP-7均具有促进大鼠BMSCs增殖的作用,以75 ng/ml最为显著;75 ng/ml BMP-7诱导大鼠BMSCs 2 h后可见形态典型的神经元细胞,NF-200及SYN-1为阳性.结论 BMP-7体外具有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晓东  雷堃  张旭  白广超  李宽新 《安徽医药》2019,23(9):1803-1807
目的 通过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比来观察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Coflex非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6、12、24个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分数(JOA)评分,及复查腰椎四位X线片(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测量手术节段及其邻近上一节段腰椎主动活动范围(ROM),分析两组手术的术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9.5[±]8.1)min,术中出血量(287.8[±]11.0)mL,住院天数(8.1[±]1.5)d;对照组手术时间(117.6[±]13.4)min,术中出血量(381.7[±]14.2)mL,住院天数(12.5[±]1.9)d,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疗效果上,两组ODI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26.4[±]5.8)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3.9[±]1.2)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27.0[±]4.6)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4.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0,P=0.728);两组JOA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9.0[±]3.6)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7.1[±]3.3)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9.3[±]2.8)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7.2[±]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0,P=0.976);两组VAS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7.9[±]1.4)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9[±]0.9)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7.9[±]0.7)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9[±]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839);在腰椎主动活动范围上,观察组术前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120),手术上一节段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6,P=0.129);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3,P<0.01),手术上一节段的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1,P<0.01)。结论 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与TLIF同样的疗效,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及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相对于TLIF在保存相关腰椎主动活动范围上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个体化、精确化成为骨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3D打印技术是材料领域中出现的一项快速成型的新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三维数字模型转变为直观、立体的实物模型。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不仅协助医师进行术前规划,并且能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分析,进一步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