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家清  田景中 《安徽医学》2020,41(7):828-831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技术救治,统计患者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根据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乳酸清除时间为(10.28±1.30)h,体温恢复时间为(8.39±1.14)h,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为(12.31±1.47)h,住院时间为(20.50±3.26)d,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存活率为9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脏器损伤分级(OI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进入ICU时低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IS分级、ISS评分、进入ICU时低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均为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较好,患者预后与OIS分级、ISS评分、进入ICU时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较2D腹腔镜应用于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3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所用器械不同分为3D腹腔镜组(32例)和2D腹腔镜组(41例)。比较两组总手术时间、各步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ukes分期,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复发与转移情况。结果 3D腹腔镜组总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2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2D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步骤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Dukes分期、肿瘤复发与转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2D腹腔镜技术相比,3D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能缩短总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与传统侧方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预后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不同入路3D腹腔镜手术,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侧方入路,观察组采取动脉优先入路。对两组患者手术短期疗效及预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淋巴结清扫数量增加(t=5.763、27.316、6.485,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主动进食时间更短,短期疗效更优(t=18.656、6.928、6.153、6.462,均P<0.00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6/39),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6%(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48)。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9,P=0.001)。 结论3D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相较于传统侧方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短期疗效及预后均更优,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对高位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高位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NOSES+ERAS组38例,传统腔镜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以及部分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NOSES+ERAS组术后排气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均短于传统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ES+ERAS组术后无切口并发症发生,传统腔镜组3例(7.5%)。术后疼痛评分NOSES+ERAS组低于传统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IL-6水平均高于术前,CD4+T细胞、CD8+ T细胞、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手术前后的差值,NOSES+ERAS组较传统腔镜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SES联合ERAS治疗高位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5.
6.
李光云  王平  田景中  朱永 《淮海医药》2013,31(5):384-386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2例保留肋间臂神经(保留组)和35例切除肋间臂神经(切除组)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组及切除组术后1、3、6、12个月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8%、71.4%、9.3%、54.3%与6.3%、60.0%、3.1%、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1~4年无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蓝对43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活检,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法、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法。结果共检出淋巴结705枚,其中SLN 73枚,43例患者中40例检出SLN,平均1.83枚/例。入组患者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率(P0.01);免疫组化检测SLN癌转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E染色,而假阴性明显低于后者。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中SLN定位具有切实的可行性,能够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对指导结直肠癌术中切除范围及术后病理分期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腹全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1989~1999年施行经腹全门奇断流术68例及随访观察。结果:术前门静脉压力(FPP)平均2.97kPa,术后FPP平均2.32kPa,再出血4例(5.88%),肝性脑病发生5例(7。.35%),手术死亡例(4.41%)。结论:经腹全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急急上消化道出血是可行的,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和彻底地离断门静脉和奇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吻合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LTG的15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完成数据统计处理,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其他单因素分析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50例TLTG的胃癌患者中,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4例(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肺功能不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及吻合方式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肺功能不全、术中输血及圆型吻合器吻合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患者年龄≥60岁、肺功能不全、术中输血及圆型吻合器吻合与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TLTG术前应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术中操作严谨细致、选择合适吻合方式,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病理分型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特征、临床分型和治疗关键。结果:区分为脓肿型、坏死型、衰竭型。治愈23例,死亡6例,病死率20.7%。结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必须加强常规综合治疗,早期切开、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炎症介质在此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