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90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658篇
内科学   308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8篇
综合类   1115篇
预防医学   439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439篇
  4篇
中国医学   394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秋  丁超  胥国强  刘娟  王欣 《西部医学》2022,34(12):1835-1838
探究p53 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MPN患者126例,二代测序法检测患者p53 基因突变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总生存(OS)时间和累计生存率;分析p53 基因突变对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影响。结果 126例MPN患者中12例(9.52%)检出p53基因突变,突变主要位于4~8号外显子上,不同类型患者的p53 基因突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突变组患者年龄大于p53 非突变组,WBC水平低于p53 非突变组(P<0.05),两组患者的染色体核型、IPSS预后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 非突变组患者的OS时间、累计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53突变组患者(P<0.05)。结论 MPN患者p53 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WBC水平、异常核型及IPSS预后分层相关,p53 基因突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可作为临床筛查预后不良高风险人群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重组小鼠源MANF对LPS诱导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小鼠转归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雄性小鼠,以LPS 15 mg?kg-1单次腹腔注射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6 h后尾静脉注射重组小鼠源MANF观察72 h内小鼠病死率;同时采用HE染色、TUNEL染色对肺组织的损伤进行评价,并测定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重组小鼠源MANF(750μg?kg-1,尾静脉注射)可明显降低脓毒症小鼠24 h内病死率(P<0.05);而且MANF可明显减轻脓毒症小鼠肺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损伤以及凋亡阳性细胞数;同时MANF治疗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GSH水平明显增加(P<0.05),MDA水平有所改善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小鼠源MANF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抗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前后嗓音变化特点。 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手术方式和性别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女性甲状腺全切术组(组1,18例)、女性甲状腺非全切术组(组2,28例)、男性甲状腺全切术组(组3,6例)、男性甲状腺非全切术组(组4,1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 3 d及术后 1个月分别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动态喉镜检查、嗓音自我评估(VHI-10量表)、听感知评估(GRBAS评分)及嗓音声学分析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探查暴露喉返神经,喉返神经监测均有信号,声带活动均良好。在VHI-10量表和GRBAS评分方面,术后3 d时,组1患者在无力感(A)方面评分与组2患者在生理维度(P)及总嘶哑度(G)、粗糙度(R)评分方面较术前提高(t=-3.000,P=0.008;t=-2.200,P=0.037;t=-2.423,P=0.022;t=-2.423,P=0.022),均于术后1个月时恢复(P>0.05)。组3和组4的VHI-10及GRBAS评分各指标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 d时,振幅微扰(shimmer)增大(组4 t=2.564,P=0.026)、最长发音时间(MPT)缩短(组1 t=2.419,P=0.027;组4 t=2.641,P=0.023)、最大声压级(SPLmax)减小(组1 t=4.930,P<0.001;组2 t=3.918,P=0.001;组3 t=4.399,P=0.007;组4 t=2.419,P=0.027)、发音障碍指数(DSI)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组1 t=4.570,P<0.001;组2 t=3.086,P=0.005;组3 t=3.166,P=0.025)。术后1个月时,4组数据中F0、jitter、shimmer、MPT、SPLmax、DSI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远超术前水平,F0提高(组4)、jitter缩小(组1、组4)、shimmer缩小(组4)、MPT延长(组1)、DSI增大(组1、组2)(P<0.05)。 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嗓音异常可能与性别、患者心理因素、肿瘤范围、喉返神经暴露情况等有关,无喉返神经麻痹的患者术后嗓音异常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 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白光组208例,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对HP感染判断,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罗荣琼  王欣  魏丽蓉  李秀春  刘婕  管利荣   《四川医学》2022,43(3):311-314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19天,因“发热半天”于2020年9月14日入院。G2P1,41周孕,经阴道娩出,出生体质量2.95kg,无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产时窒息,羊水、脐带、胎盘无明显异常,生后母乳喂养,体质量增长1 kg,已接种乙肝疫苗及卡介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T36.8℃,P 150次/min,R 50次/min,无黄疸及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粗中湿啰音。降钙素原(PCT)0.5μg/L,C反应蛋白(CRP)46.3 mg/L。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国家谈判对抗肿瘤药物使用趋势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6~2018年国家谈判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地区34家医院国家谈判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由2016年的10 089.78万元增加至2018年的24 795.21万元,增长了145.78%,其中利妥昔单抗的销售金额排名第1位。药品DDDs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排名第1位的药品为吉非替尼;DDC值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降幅较大的药品为曲妥珠单抗;大部分药品的B/A>0.5,同步性较好。结论:2016~2018年南京地区国家谈判抗肿瘤药物用量明显增长,药品价格大幅降低,提高了肿瘤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路径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采用腹腔镜经腹路径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肾积水患儿50例,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5.73±0.84)岁。术后定期随访,分别于2周及1、3、6、12个月门诊复查临床疗效及B超检查,测量肾盂前后径扩张程度及肾实质厚度。结果:50例患儿UPJO诊断明确,均采用腹腔镜经腹路径肾盂成形术,手术均顺利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90min,平均(100.70±5.45)min;术中出血5~20ml,平均(10.00±3.32)ml。术后1周出院,患儿症状消失,体表无明显可见瘢痕。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B超提示术后2周患儿肾盂前后径扩张程度及肾实质厚度较术前出现好转,术后1个月均开始明显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路径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肾积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手术效果显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及肌电检查等。 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CSI评分[(7.9±2.5)分]亦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2.4)分和(10.1±2.7)分](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H反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Hmax/Mmax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39±1.96)ms和(0.36±0.11)]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四通道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踝关节痉挛病情和步态,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四个院区来院孕检的孕妇,使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自编问卷,调查其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得分分别为(22.26±5.27)、(16.65±4.17)、(13.35±4.23)、(20.77±5.62)分。是否为独生子女(t = - 3.555, P<0.001),年龄(F = 3.764, P = 0.011)、文化程度(F = 5.983, P<0.001)、居住地(F = 5.865, P = 0.003)和家庭人均月收入(F = 8.485, P<0.001)不同的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意向有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文化程度(β = 0.655, t = 3.659, P<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β = 1.214, t = 3.131, P = 0.002)、行为态度(β = 0.373, t = 9.598, P<0.001)、主观规范(β = 0.328, t = 6.426, P<0.001)及知觉行为控制(β = 0.231, t = 5.371, P<0.001)是行为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的认知及行为意向较积极,但其知觉行为控制力有待提高。孕期健康教育应增加婴儿睡眠安全内容,提高孕妇对其认知及自我效能感,展开公众教育以增强孕妇的社会支持,改善其与婴儿睡眠有关的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