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可检测人尿液DNA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区域突变的方法。方法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利用温度梯度PCR确定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程序,利用金磁微粒检测板进行扩增产物检测。收集34例膀胱癌患者的尿液,提取DNA,利用该文建立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结合金磁微粒免疫层析方法检测TERT启动子区域突变。结果建立了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金磁微粒免疫层析的TERT启动子区域C228T和C250T突变检测方法。34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8例患者存在C228T突变,1例患者存在C250T突变。结论该研究建立了TERT启动子区域C228T和C250T突变检测方法,可应用于膀胱癌患者尿液DNA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与肺癌并转移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并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388例肺癌患者及67例肺癌并转移患者,采集血液样本,采用凝集素亲和方法检测肿瘤异常蛋白(TAP),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50(CA50)、铁蛋白(FR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比较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与肺癌并转移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肿瘤标志物对两组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鉴定肺癌转移的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EA、CYFRA21-1及NSE在肺癌并转移患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肺癌患者(P<0.05),而其他肿瘤标志物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各自的参考区间相比,TAP在肺癌及肺癌并转移患者中的阳性率最高(>98%),SCC阳性率最低(<10%),其他指标的阳性率介于10%~65%。肺癌并转移患者CEA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癌患者(62.69% vs 43.8%,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EA对两组患者的鉴别效能最优(特异性:82%、敏感性:42%)。联合指标分析显示,与其他指标联合并不能明显提升CEA的鉴别诊断价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是肺癌转移的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肺癌与肺癌并转移患者中,各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不一致。结论:与肺癌患者组相比,肺癌并转移患者中的CEA阳性率及水平均明显升高,对肺癌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HT5"H〗摘要〓目的〓了解某急救中心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做好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北京某急救中心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共收集该中心临床分离的病原菌2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分别为90.28%和9.72%,以鲍曼不动杆菌占比居首位。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89.47%和97.22%,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检出率为58.8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9.44%和66.67%|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为90.00%。结论〓该急救中心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7-H3沉默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 2000转染B7-H3 siRNA干涉载体pSilencer4.1-CMV neo/B7-H3到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B7-H3沉默细胞株MDA-MB-231-ShB7-H3,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对照组(WT)、无关干涉组(ShNC)和B7-H3干涉组(ShB7-H3)细胞中B7-H3、EMT标志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评价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B7-H3沉默表达的MDA-MB-231细胞株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细胞相比,B7-H3沉默表达抑制MDA-MB-231细胞EMT进程,上皮细胞标志分子E-cadherin和ZO-1表达上调,而间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和αSMA表达下调;Transwell实验及MTT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B7-H3沉默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B7-H3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重要作用,并提示B7-H3与乳腺癌细胞EMT、转移密切相关,并为以B7-H3为靶点的乳腺癌转移治疗提供初步的实验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3代CD19单靶点、CD20单靶点或CD19联合CD20双靶点嵌合型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CD20单抗及传统化疗治疗无效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处理后5~7天输注自体特异性CD19和(或)CD20 CAR-T细胞,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14例患者中,1例因病情进展联合接受放化疗不能评价,其余13例可评价的患者采用CD19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3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客观反应率为38.5%,完全缓解率为23.1%。1例接受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无效的患者,再次输注CD19联合CD20双靶点CAR-T细胞,获得完全缓解且维持疗效超过2年。②13例可评价的患者中,11例输注CAR-T细胞后发生1~2级细胞因子风暴,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对症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CAR-T疗法为复发难治性终末期B细胞淋巴瘤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可控的不良反应;对于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采用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有望获得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细胞衰老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抵抗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入组的DL-BCL患者分为初诊(ND)组、完全缓解(CR)组、复发/难治(r/r)组.分别应用HE染色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r/r 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衰老情况;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ND、r/r组DLBCL患者外周血中的衰老情况;用10、20、40 nmol/L的阿霉素(DOX)反复诱导DLBCL细胞株LY8衰老,构建衰老模型;CCK-8法检测衰老模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衰老模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DLBCL患者血清和衰老模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r/r组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衰老细胞明显增多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促炎性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使用40 nmol/L DOX成功诱导LY8细胞衰老,衰老细胞比例24.77%.对对照组及DOX诱导组进行功能检测,结果提示衰老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但高于10 nmol/L和20 nmol/L DOX组(P<0.05);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但低于10 nmol/L和20 nmol/L DOX组(P<0.05).同时,各组IL-2、IL-6、IL-8、IL-10、TGF-β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衰老组细胞上清液中IL-2、IL-6、IL-8、IL-10、IL-35、TGF-β1等各种促炎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结论 细胞衰老通过诱导抑制性细胞因子累积促进DLBCL细胞凋亡抵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2所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4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81.07%和16.26%,真菌占2.67%。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高,部分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也比较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80%以上为耐甲氧西林菌株。结论 医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且耐药严重,临床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严格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