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对新近发展的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SMEDDS)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化技术以及缓控释制剂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适合药物释放特性的S-SMEDDS技术提供相关参考。结论固体自微乳化系统可以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兼顾了液态自微乳和固体制剂二者的优势,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2.
温许  胡雄伟  吴昊  宋洪涛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4):254-257,301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难溶性药物口服传递系统。通过查阅文献,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常见的制备材料、方法,体外表征和释药,及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许  宋洪涛 《中南药学》2012,10(3):215-219
体内外相关性(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IVIVC)是将药物剂型体外的释药情况与其体内相应的应答关联起来,用数学模型描述药物体外性质(药物溶出的速率或程度)与体内特性(血药浓度或药物吸收量)的关系.它是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的函数.研究某个药物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可以说明生物利用度的体外质量标准和用作制剂批量生产时的质控指标.水难溶性药物制剂是中国药典规定需要进行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类型之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操作过程较溶出度试验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药物,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制剂的改变需要进行一系列生物利用度实验,以证明新制剂与旧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这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药物,能很好预测体内释药特征,可以申请豁免生物等效性研究,不仅节约时间,还降低成本.影响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体外溶出度研究,体内生物利用度试验研究和拟合模型的数学方法这3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轻度脑外伤常伴有头晕、头痛等脑震荡样症状,50%以上脑外伤伴有脑震荡样症状,经过治疗后缓解,少数患者发展至脑外伤后综合征。祖国医学将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归于“眩晕”范畴。突遇外伤,气血逆乱,脑络瘀阻,清窍不利,神明失司,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