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联合冠脉内支架术(IVS)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再狭窄仍有20%~30%[1],这已严重制约了PTCA以及IVS的临床应用,同时也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参与引起再狭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冠脉本身的弹性回缩、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3.
柳伟  洪斌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37-139
目的:探索不同原因的脾肿大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测脾血流参数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00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脾肿大患者及70例条件匹配的正常脾脏的脾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对比分析相关内容。结果:不同原因的脾肿大患者的脾血管内径、脾静脉血流速度及脾动脉血流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研究脾肿大患者的脾血流参数的变化,对诊断和治疗不同病因脾肿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病变血管长度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病变血管长度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研究,选择本院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准备接受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入选标准包括冠脉单支病变或多支病变;支架置入一只或一只以上;年龄18~75岁;有明确的冠心病史;目标病变冠脉目测直径2.75~4.0 mm;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长度<30 mm;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10%.排除标准包括主动脉-冠脉窦口;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起始点处2 mm内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近5 d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目标病变处或附近有血栓.按病变血管长度≤20 mm和>20 mm分成A组和B组.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采用Medcon分析系统对造影结果进行QCA分析,以复查时冠状动脉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再狭窄的指标.结果 A组105例,B组56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家族史,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支架置入术前冠脉造影显示靶血管病变的部位、类型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术后主要用药基本相同(抗血小板制剂、硝酸酯类、转化酶抑制剂类、β-受体阻滞剂类、降脂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QCA分析提示病变血管最小管径[(2.29±1.12) mm对(1.86±1.29) mm,P=0.028]、最终管径丢失[(0.85±1.03) mm对(1.22±1.18) mm,P=0.043]、丢失指数[(0.31±0.40)对(0.44±0.40),P=0.041].再狭窄率(26.7%对42.9%,P=0.0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病变血管长度>20 mm的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明显增高,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靶向人ApoA-I转录调控序列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用于筛选ApoA-I基因表达上调剂。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poA-I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4.17上游,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在G418抗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对溶剂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进行条件优化,应用阳性化合物染料木素评价模型有效性,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变化来筛选人ApoA-I基因表达上调剂。结果通过PCR成功扩增了人ApoA-I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序列,构建了相应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4-ApoP,并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ApoP-LucHepG2。对筛选条件优化后,应用阳性化合物进行评价,筛选窗相关系数Z’因子为0.68,大于0.5,适于进行高通量筛选。应用该筛选模型对5000余种化合物进行筛选,4个黄酮类化合物和白藜芦醇显示出较好的活性,半数有效浓度均小于10μg/ml。结论成功建立了人ApoA-I基因表达上调剂筛选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筛选到5个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辟食是中华传统养生技术-辟谷的中级层次,笔者经过实证体验,证实充分证实了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科学训练下,人体是能够突破传统认为的"7天不吃食物就会有生命危险的"习惯思维的。辟谷技术可能是一种人人都能学会和掌握的技术,如果能够深入研究及推广,那么将对人类的健康及能源、粮食危机的解决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扁桃体剥离术常伴有术中、术后出血,手术时间较长,非全身麻醉下患者难配合等问题,为了减少患者痛苦,控制出血量,避免残留及窝底淋巴滤泡增生,我科改用全身麻醉下单极电刀切除扁桃体,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歇性跛行为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特点,过度后伸、平躺或行走时加大腰椎前凸等均可诱发症状,身体前倾则可使症状缓解。MRI检查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行走前和出现症状后立即行神经检查有助于找到神经受损的证据。通常腰椎疾病发展经历三步曲,即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盘突出和退行性变(椎管狭窄、脊柱不稳、退行性侧弯)。正确认识腰腿痛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点,鉴别疼痛真正原因,有利于腰腿痛的诊治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该文就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洪斌  纳金玲 《河南中医》2009,29(12):1232-1233
目的:探讨小儿清热止咳合剂联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服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儿清热止咳合剂,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观察患儿咳嗽和咳痰的症状评分及综合积分。结果: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两组患儿分别与治疗前症状评分及综合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小儿清热止咳合剂联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