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体外模型探讨改变基牙位置和树脂粘接面积对牙外伤金属丝- 复合树脂夹板刚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外伤牙模型,将11、21 牙槽窝扩大模拟外伤牙,分别以12/22 和13/23 为基牙,用0.8mm 不锈钢丝对11、21 进行金属丝- 树脂夹板固定.根据基牙位置和树脂粘接面积不同,实验共分4 组:组1 以13、23 为基牙,树脂粘接面积为2mm×2mm;组2~ 组4 以12、22 为基牙,树脂粘接面积分别为2mm×2mm,3mm×3mm、4mm×4mm.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夹板固定前后水平和垂直向牙动度,比较各组别固定前后的牙动度差异,及各组别间牙动度差异.结果 ①各组固定后水平和垂直向牙动度均明显大于正常牙动度(P<0.05),夹板固定后水平向牙动度11 为0.36~0.72mm,21 为0.35~0.56mm,11 和21 垂直向牙动度为0.11~0.30mm.②基牙位置对夹板固定后牙动度无明显影响(P>0.05).③随着数值粘接面积的增大,组3 和组4 的夹板固定后水平向牙动度较组2 明显减小(P<0.05).结论 在体外模型上,外伤牙双侧相隔一个牙位固定并不显著影响夹板的刚度;树脂粘接面积的增大可明显影响外伤牙固定后的水平向牙动度,但对垂直向牙动度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AP重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分组研究,按照入组奇偶顺序分为2组,奇数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偶数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氧合指数进行测定,并记录体温控制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体温控制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与氧合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CAP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CRP与氧合指数,缩短康复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一种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属I型变态反应。过敏原可能为特定的食物、药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因子等。此外,外伤、情绪激动、寒冷等可能诱发本病^[1]。我科收治1例患儿乳牙拔除后出现唇血管神经性水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3种根管充填材料在体外根充模型中对根管常见混合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因正畸治疗而新鲜拔除的下颌双尖牙48颗,常规制备根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颗)。实验组分为3组,分别用AH-Plus糊剂、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作根管充填,对照组不作充填。根充后行冷热循环处理。使用国际参考菌株变异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殊异韦永氏菌、牙龈卟啉菌和核梭杆菌。将等体积混合制备成的混合菌液封入根管。孵育后截取根上1/3、根中1/3、根尖1/3,进行细菌采样、培养,观察细菌菌落数。利用ANOVA (P=0.05)软件,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的样本均培养出细菌。粪肠球菌在根管的所有部位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根管残留细菌总数比较,在根上1/3 Vitapex糊剂抑菌作用优于AH-Plus,而在根尖1/3 AH-Plus糊剂抑菌作用优于Vitapex。结论根尖1/3处的抑菌作用而言,AH-Plus糊剂优于Vitapex糊剂和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传朋  杨俊  汪俊  陈立权  荣枫 《安徽医学》2022,43(2):191-195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对cT1-2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2例cT1-2N0M0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NLR、PLR和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腋窝淋巴结术后病理判断是否有转移,分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患者NLR、PLR、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病理类型、T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术前外周血NLR和PLR对判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预测能力并寻找最佳截断值。结果 61例(37.7%)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组术前NLR和PLR平均值为(2.73±1.19)和(166.11±60.12),高于无转移组的(1.95±0.82)和(128.05±4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T分期、ER阳性率、HER-2阳性率、Ki-67高表达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及神经侵犯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0.002,OR=2.212,95% CI:1.329~3.681)、PLR(P=0.004,OR=1.015,95% CI:1.005~1.025)、脉管有癌栓(P<0.001,OR=24.087,95% CI:6.856~84.619)、ER阳性(P=0.006,OR=5.200,95% CI:1.623~16.663)及HER-2阳性(P=0.007,OR=4.504,95% CI:1.503~13.493)为cT1-2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最佳截断值为2.285,PLR的AUC为0.712,最佳截断值为136.25。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PLR是cT1-2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作为cT1-2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1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复苏质量、麻醉诱导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2、6、24 h,观察组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喉罩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术前麻醉诱导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具有复苏效果好,可减少全身麻醉用药,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顺利治疗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有些患者由于年龄及血管条件限制等因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即动静脉内瘘。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则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治疗的首选。但长期留置导管极易发生感染、堵管、脱落等危险~[1]。本中心1例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发生破裂,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如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  相似文献   
8.
蔡金莲  汪俊  章婷 《江西医药》2021,56(5):688-689
老年多浆膜炎形成的病因复杂,以恶性肿瘤常见,其次为心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结核病等[1].对于老年患者同时出现多浆膜炎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我们多数考虑肿瘤性疾病引起,而结核导致的多浆膜炎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相对少见.现报道我院1例并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叠层自组装技术在牙根面构建外源性蛋白缓释系统。方法收集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18颗,随机分为6组,a-e组为实验组,进行酸蚀处理;f组为对照组,不作酸蚀处理。各组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叠层自组装实验,于第1~9天收集样本液,检测吸光度并计算蛋白释放浓度。结果各组样本蛋白均有持续性释放,各组内均呈现缓慢释放的趋势(P0.05)。酸蚀处理组蛋白释放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随着原料中蛋白浓度增加,其释放量及缓释速率提高(P0.05):随吸附次数的增加,蛋白释放量也提高(P0.05),缓释速率基本不变,但释放维持时间延长。结论叠层自组装技术能有效地在根面构建外源性蛋白的缓释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有限元分析评估外力方向对牙托缓冲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集仿真模型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建立分析模型。运用ABAQUS软件模拟研究在牙托厚度不同的情况下(分别为0、1.5、3、4.5和6 mm),经不同方向外力(撞击方向与牙长轴交角分别为30°、60°、90°和120°)撞击后,牙体表面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而评价牙托的缓冲能力。结果: 在研究实验条件下,当牙托厚度较薄时(1.5 mm和3 mm),与其他方向相比,牙托缓冲效率在60°交角时最低,在120°交角时最高。而在牙托厚度增加后(4.5 mm和6 mm),牙托缓冲效率在90°交角时最低,在30°交角时最高。外力方向不同时,牙托的应力缓冲效率随着牙托厚度的增加而提高。结论: 外力方向对防护牙托的缓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其易受牙托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