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1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303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863篇
内科学   42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427篇
特种医学   294篇
外科学   673篇
综合类   1853篇
预防医学   63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675篇
  4篇
中国医学   618篇
肿瘤学   20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保守治疗和融合手术中间地带寻找一种有效的预防与辅助相结合的微创治疗方式,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优缺点,以及对腰椎棘突间的生理结构、生物力学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在充分了解记忆合金材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一种记忆合金材料的新型腰椎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既能重建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特性,满足人体脊柱的正常活动,又避免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优化目前的治疗方法。通过研究,腰椎棘突间记忆合金动态稳定装置在理论上效果满意,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优于目前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布美他尼与呋塞米两类K~+转运蛋白抑制剂对小鼠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0只健康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0例,布美他尼处理组10例,呋塞米处理组10例。对照组小鼠不予处理,布美他尼处理组予以布美他尼处理,呋塞米处理组予以呋塞米处理。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听觉脑干反应检测,对比三组小鼠听觉脑干反应阀值,以及布美他尼处理组、呋塞米处理组小鼠给药前后和恢复后听觉脑干反应阀值。结果:给药后,布美他尼处理组、呋塞米处理组平均听觉脑干反应阀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布美他尼处理组平均听觉脑干反应阀值高于呋塞米处理组(P0.05)。停止给药恢复后,布美他尼处理组、呋塞米处理组平均听觉脑干反应阀值均低于给药后(P0.05),与给药前接近。结论:布美他尼K~+转运蛋白抑制剂对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的抑制作用高于呋塞米,对小鼠听觉功能的损伤影响高于呋塞米。  相似文献   
4.
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AI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应用于临床生殖疾病诊治,利用多层神经网络预测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纹理特征的提取从一系列胚胎图像中识别出哪个胚胎更具发育潜能。AI可以让医学工作者对生殖疾病的诊断更为精准﹑让治疗更加个性化,让患者更好的预知自己的生育能力。然而,目前AI在辅助生殖治疗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AI在生殖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AI在生殖医学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白术药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潜在关键机制。方法利用化合物-基因相互作用关系、类药性与口服生物利用度,对来源于TCMID数据库的黄芪-白术药对成分进行筛选,获得治疗COPD的潜在成分,并通过追溯植物来源确定特征成分。潜在成分的靶标来源于COPD转录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与候选靶标(已知靶标和预测靶标)的交集。网络拓扑分析确定靶标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的核心靶标。对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确定靶标的关键机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机制。结果筛选出8个改善COPD的潜在中药成分,靶向4个核心靶标(CCL2、IL-1β、NQO1、CYP1B1)。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核心靶标功能表现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新生3个方面。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特征成分(黄芪甲苷、白术内酯Ⅰ)与IL-1β抑制剂穿心莲内酯结合IL-1β的模式相似。结论黄芪-白术药对围绕IL-1β发挥改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新生的作用,是治疗COPD的潜在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6.
吴瑕  陈国忠  彭飞燕  王婕  欧智海  易志忠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8):179-182,后插4
目的在胃癌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对不同周数干预大鼠的胃组织进行取材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使大鼠胃癌的形成过程得到连续、完整的呈现,为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各个阶段提供模型支撑,为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类药物的干预时效性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50只先单用MNNG溶液,后以MNNG溶液及酒精溶液交替灌胃共同诱导胃癌大鼠模型的建立,分别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第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40周、42周、44周、46周、48周、50周随机取10只大鼠进行胃组织取材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因实验过程中大鼠意外死亡38只,胃癌造模实验第52周对剩余的2只大鼠同样进行胃组织取材及病理切片观察。比较各个不同时间段胃癌大鼠的病理的分级程度及变化情况。结果①胃黏膜糜烂出现于在24~36周之间,病变的高峰期以24~28周为主;②肠上皮化生出现于28~36周,以28~32周为病变高峰期;③轻度不典型增生出现于造模32~42周,以32~40周为病变高峰期;④中度不典型增生出现于造模40~48周,以40~44为病变高峰期;⑤重度不典型增生出现于造模46~50周,以46~48周为病变高峰期;⑥胃癌出现于造模48~52周,以50~52周为病变高峰期。结论①胃癌大鼠造模的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病理演变为:正常→胃黏膜糜烂→肠上皮化生伴胃黏膜糜烂→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②胃癌大鼠各病理变化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形成时间段及病变高峰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应用QuEChERS前处理法处理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蔬菜水果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氮吹浓缩至近干,加入丙酮定容至3.0 mL后,过QuEChERS柱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液用GC-ECD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0.10~1.00μg/m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5~0.9995,最低检出质量浓度0.0010~0.0023mg/kg,在3个浓度水平上对方法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回收率78.1%~97.4%,相对标准偏差(RSD)1.9%~8.4%。结论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选择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好等优点,且操作简单、快捷,适合对蔬菜水果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围孕期危险因素对小耳畸形不同分型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整形外科医院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向患者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及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根据小耳畸形分型及严重程度分组,采用卡方、秩和检验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572份问卷。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妊娠年龄、孕期腹部受外力冲击及孕期接受保胎治疗在不同分型小耳畸形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孕期腹部受外力冲击可能是严重小耳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57,95%CI:1.267~3.674),出生体质量在3~5 kg可能是保护因素(OR=0.112,95%CI:0.015~0.841;OR=0.110,95%CI:0.013~0.921)。结论围孕期多种危险因素暴露对小耳畸形发病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磷酸酶Inpp5f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AngⅡ(1×10-7 mol/L)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发生肥大反应,qRT-PCR 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yh7、Myh6和Inpp5f的表达变化;构建Inpp5f 过表达载体,给予细胞过表达外源性Inpp5f后,在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通过qRT-PCR 和Western blot查看Myh7、Myh6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Inpp5f表达降低。与对照相比,外源性过表达Inpp5f能显著减少AngⅡ引起的Myh7表达升高和Myh6表达降低。结论 在心肌肥大反应中,Inpp5f表达降低,而增加Inpp5f的表达能抑制心肌肥大反应,提示其作为心肌肥大保护因子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