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再灌注治疗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房室传导阻滞 (AVB)和右室AM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80例下壁AMI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再灌注治疗组 (A组 )与非再灌注治疗组 (B组 )AVB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治疗后A组与B组AVB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治疗后B组安装起搏器患者人数、死亡率、住院天数均高于A组 (P <0 0 5、0 0 5、0 0 5 )。④合并右室AMI者右冠脉近端闭塞比例明显高于单纯下壁AMI者 (P <0 0 5 )。⑤心律失常、休克、泵衰竭严重并发症单纯下壁AMI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右室AMI者 (P <0 0 5 ) ,且治疗前合并右室AMI者 3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0 0 5、0 0 5 ) ,治疗后 3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 (P <0 0 5、0 0 5、0 0 5 )。结论 及时成功的再灌注治疗能改善房室结的传导功能 ,降低合并右室AMI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从而改善合并AVB和 /或右室AMI的下壁AMI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近年发现P波离散度是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房颤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QT离散度的研究及报道较多,而P波离散度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近年我院的50例AMI P波离散度进行测量分析,其中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探讨P波离散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观察心得安试验中的P波振幅变化,显示P波振幅于服药后2h较服药前显著降低(0.084mV和0.184mV,P<0.025)。提示P波振幅不仅与右房负荷相关,而且与心率、交感神经张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动脉与心电图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对51例下壁AMI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与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①当STⅢ↑〉STⅡ↑对,83.7%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当STⅢ↑〈STⅡ↑时,77.8%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LCX)(P〈0.01);②当STⅢ↓〉STⅠ↓86.9%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而当STaVL↓〈STⅠ↓,80%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③当STV3↓/STⅢ↑〉1.2,80%的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当STV3↓/STⅢ↑〈1.2,87.8%的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主要为右冠状动脉。比较STⅢ及STⅡ,STaVL和STⅠ,STv3和STⅢ三组ST的改变关系,有助于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坐位心电图对左侧气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坐位心电图对左侧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0例左侧气胸患者(气胸组)与70例有类似心电图改变的其他住院患者(对照组)的平卧位及坐位心电图。结果平卧位两组均表现为I、aVL4-V6R波低电压(1.02±0.35VS.1.61±0.39m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坐位胸导联R波电压气胸组明显增加,增加率170%~820%(328。04%±79.82%),而对照组增加轻微或负增加,增加率-5.16%~40%(13。39%±3.7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平卧位I、aVL、V4-V6R波低电压可作为左侧气胸的参考指标,坐位V4-V6R波电压成倍增加可作为判断左侧气胸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心脏多功能刺激仪,采用亚速刺激法(低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0~30次/min)→超速抑制法(高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30~50次/min)→猝发脉冲法(快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40%),按次序进行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观察转复瞬间心电图表现,同步记录心电图至少至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10 s,转为房颤者继续观察直至恢复窦性节律。结果:使用亚速刺激法238例,成功转复32例,成功率为13.4%;使用超速抑制法206例,成功转复173例,成功率为83.9%;使用猝发脉冲法28例,成功转复21例,成功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226/238)。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瞬间心电图表现为:正常185例(77.7%)、P-R间期延长5例(2.1%)、房颤8例(3.4%)、交界性逸搏2例(0.8%)、长间歇〉1 500 ms 5例(2.1%)、单发室性期前收缩5例(2.1%)、成对室性期前收缩6例(2.5%)、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除1例长间歇为3.2 s者予以72次/min频率的心房起搏外,余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高效,可作为治疗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10例左侧气胸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电图改变一般不能提示疾病的病因 ,但有一些心电图改变具有一定的病因诊断价值 ,另有一些心电图改变可提供诊断线索。然而 ,心电图对左侧气胸的诊断意义尚未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分析 10例左侧气胸病例 ,发现其有左室面导联 (Ⅰ、aVL、V4、V5、V6 导联 )R波低电压、位置性Q波、QRS振幅变化及R波逆向递增等较为明显的心电变化 ,其中左室面导联R波电压于坐位时描记心电图又发生了成倍增加 ,其增加率 10 7%~ 780 % ( 3 76 5 0± 2 2 5 99) ,与正常组 - 2 2 %~ 73 %( - 42 3 3± 3 7 76)及肺气肿组 - 2 8%~ 40 % ( - 3 1 2 8…  相似文献   
8.
病变血管与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变血管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SMC)的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记录32例OPCAB围手术期SMC者的心电图及测定血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术后SMC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最高的是ST段与T波变化、一过性q波,ST—T变化以LAD、PDA、DI、LCX搭桥手术发生率较高。其次有12%~15%左右的患者发生一过性QRS低电压,发生率较低的是单纯r波电压的改变。结论不同搭桥血管手术后,SMC心电图改变不尽相同.对于0PCAB术后SMC的诊断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形成一过性J波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40例行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无出现一过性J波,分为J波组(14例)与无J波组(26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受累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肌钙蛋白Ⅰ(cTnⅠ)升高情况及年龄.结果 J波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狭窄90%~100%、手术持续时间>3 h、cTnⅠ一过性升高(>0.1μg/L)及年龄>60岁的比率均高于无J波组[92.9%(13/14)比42.3%(11/26),85.7%(12/14)比38.5%(10/26),100.0%(14/14)比42.3%(11/26),50.0%(7/14)比19.2%(5/26),78.6%(11/14)比30.8%(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OPCAB后出现一过性J波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范围广、年龄大、手术损伤大、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严重,有潜在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在临床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