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镇江地区2018年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18年食品风险监测中要求的食品和疾病病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食品、疾病患者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21/35)和1.48%(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82,P<0.01)。30株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均阳性,食品来源菌株(食品株)tdh基因和trh基因均为阴性;疾病来源菌株(疾病株)tdh基因和trh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11.11%。食品株和疾病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食品株分别为100.00%、66.67%和66.67%,疾病株分别为100.00%、88.89%和88.89%;疾病株和食品株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77.78%和52.38%,多重耐药谱均以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为主。结论:镇江地区食品和疾病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疾病株的毒力基因、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高于食品株,多重耐药谱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评价果酸[甘醇酸(glycolic acid,GA)]治疗痤疮及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探讨果酸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34例痤疮患者,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进行化学性剥脱治疗,每3周1次,共治疗5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皮损计数进行疗效观察,观察项目包括:治疗前后毛孔大小、油脂分泌情况、皮肤光滑度、白皙度、瘢痕大小及深浅度,GA治疗对工作生活的影响及疗效满意程度等,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 3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治疗后73.53%(25/34)患者毛孔 改善,55.88%(19/34)患者油脂分泌减少,82.35%(28/34)患者皮肤光滑度提高,61.77%(21/34)患者肤色均匀白皙,67.65%(23/34)瘢痕改善.结论 GA适合用于治疗轻、中度痤疮,并能改善毛孔粗大,减少油脂分泌,提高皮肤光滑度,使肤色均匀白皙,减轻痤疮瘢痕,安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并得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手、足趾甲周皮肤结节12年"于2015年8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拇指甲根部出现一米粒大小的肉红色结节,无痛痒等不适,未予重视。后双手其余指甲甲周均陆续出现类似结节,并累及双足趾甲旁。部分结节累及指(趾)甲,使指(趾)甲变形、萎缩,结节约米粒至花生大小,表面光滑,无疼痛,无糜烂、渗出,不能自行消退。部分结节常因摩擦出血,偶出现继发感染。8年前因左拇指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沙门菌血清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2015年无锡市健康从业人员肠道分离得到的144株沙门菌,分别采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血清分型,以前者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144株沙门菌利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均可分型,共鉴定出28个型别。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的有134株菌,符合率为93.06%,Kappa值为0.68,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实时荧光PCR法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与玻片凝集法鉴定结果一致性高,且检测时间较短,操作简单;对不常见血清型或存在交叉情况时,建议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沙门菌血清分型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5.
症状群是近年来在癌症病人症状研究和管理中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作者将癌症病人症状群理论概念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从而提出对癌症病人症状群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以及对护理临床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南省大学生饮食习惯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联,为提高该群体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9月至10月在海南省2所高校选取大学生,采用电子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及睡眠数据,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影响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及用药助眠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701名大学生,平均年龄(19.72±1.72)岁,其中女生占64.6%,医学生占77%。自我报告睡眠质量不良率21.8%,平均睡眠时长(6.57±1.06) h;有使用药物帮助睡眠人数69人,使用率为9.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吃水果频率越高(β'=0.118)睡眠时长越长,而吃夜宵频率越高(β'=-0.098)、吃早餐天数越多(β'=-0.082)睡眠时长越短。荤素均衡(OR=0.625)和吃早餐频率越高(OR=0.754)可降低睡眠不良的风险,而嗜盐(OR=2.013)会增加睡眠不良风险。吃早餐天数越多(OR=0.701)可降低用药助眠风险,而吃油炸类食物频率越高(OR=1.334)会增加用药助眠风险。结论 大学生饮食习惯与睡眠质量显著相关,荤素均衡、吃早餐及水果频率越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而嗜盐、吃夜宵及油炸食物频率越高则不利于睡眠。需针对大学生加强膳食指导,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社区老年人的整合照护指南内容及实施步骤进行解读,提出我国目前在社区医疗卫生体系中应当重视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的筛查,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区医疗机构的老年人整合照护模式(ICOPE)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推进完善社区卫生保健系统,确保老年人需求得到统筹管理,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核心为免疫耐受缺陷和干扰素-α(IFN-α)信号通路的上调。该病为一病谱性疾病,大约70%~85%的患者有皮肤受累。疾病一端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病变主要限于皮肤;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变可累及多系统和多脏器。在SLE患者,皮肤损害常为首发表现,正确认识这些皮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预防重要靶器官的损害,从而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多不饱和脂肪酸配比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配比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及3个PUFA组(n-6/n-3为1∶1、5∶1、10∶1组);用DS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和DSS模型组喂饲基础饲料,3个PUFA组分别给予不同比例PUFA饲料;观察大鼠粪便性状、腹泻及血便等一般状况;取结肠标本评价结肠湿重指数,生化法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1β、6、10(IL-1β、IL-6、IL-10)含量.结果 与DSS模型组比较,5∶1 PUFA组结肠湿重指数[(79.90±13.84) mg/cm]和MDA含量[(3.52±0.65)nmol/mL]均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245.69±26.96) U/mL]升高(P<0.01);与1∶1、10∶1 PUFA组比较,5∶1PUFA组IL-1β和IL-6含量[(668.89±101.71)和(7.01 ±.4.21)pg/mL]均降低(P<0.01),IL-10含量[(10.95±7.97)pg/mL]升高(P<0.05).结论 膳食中n-6/n-3为5∶1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评价活泉水应用于化学剥脱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接受甘醇酸剥脱治疗的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剥脱治疗后即刻使用纯净水面膜湿敷,并每天使用保湿面霜及防晒霜;治疗组剥脱治疗后即刻使用活泉水面膜湿敷,并每天使用活泉水喷雾及保湿面霜、防晒霜.分别于剥脱前、剥脱治疗后即刻、湿敷面膜后及剥脱后第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