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春兰  方会慧  夏泉  许杜娟  周农 《安徽医药》2011,15(11):1352-1354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方法血清用环己烷提取,以环已烷羧酸为内标,2-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采用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2∶18);检测波长为248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结果血清中丙戊酸钠线性范围为12.5~150mg.L-1,平均回收率98.74%,日内RSD<5%。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常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2.
常贺翠  方会慧 《安徽医药》2012,(9):1367-1369
目的了解该院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该院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药品数据,统计、比较和分析2009—2011年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结果该院非甾体抗炎药物品种基本稳定,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连续3年销售金额位列第一,且日费用亦最高。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25 mg)、奥沙普秦肠溶片和依托度酸缓释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用药频度在2009—2011年均列前5位。结论传统的NSAIDs依然占主导地位,特异性COX-2抑制剂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好。该院NSAIDs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者116例(63.7%),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2.0%)。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8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113例(62.1%)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疗程为(11.6±6.5) d,临床总有效率为5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7 d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替加环素剂量、联合用药及感染病原菌无关。结论 替加环素对血液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7 d会明显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者116例(63.7%),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2.0%)。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8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113例(62.1%)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疗程为(11.6±6.5)d,临床总有效率为5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 < 7 d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替加环素剂量、联合用药及感染病原菌无关。 结论 替加环素对血液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 < 7 d会明显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化培训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学员培训各阶段的考核成绩及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对比系统化培训方法实施前(对照组)、后(实验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学员的总成绩分别为(87.98±7.02)分、(81.92±8.76)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00),并且实验组学员对培训理论内容、技能培训、讲师讲授水平、培训组织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系统化培训方法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标准化培训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可为医院药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可用的抗菌药物有限。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所致严重感染,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协同作用可通过E试验,  相似文献   
7.
8.
张伦  方会慧  李兰  陈浩  黄晓晖 《安徽医药》2017,21(9):1601-1604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人血浆利奈唑胺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于重症感染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SB-C18 (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流速为1.1 mL·min-1,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54 nm,内标为氯霉素.用该方法 检测6例重症感染者静脉滴注600 mg利奈唑胺注射液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测得结果 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为临床应用利奈唑胺提供指导.结果 利奈唑胺在0.25~20 mg·L-1内线性良好(r=0.999 2),最低定量限为250 μg·L-1.所测6例危重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利奈唑胺谷浓度小于最低抑菌浓度(2 mg·L-1)的情况.结论 该方法 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检测,并能为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消毒方法。方法将240支玻璃安瓿装灭菌注射用水随机分为C1组、C2组、C3组、P1组、P2组、P3组,各40支。C1组、C2组、C3组采用传统消毒法,P1组、P2组、P3组采用喷雾式消毒法。C1组、P1组加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C2组、P2组加改良马丁培养基均作为阴性对照,C3组、P3组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为阳性对照。按无菌操作法操作,记录耗时及成本,并分别采用不溶性微粒检测法和无菌检测法(薄膜过滤法)考察不溶性微粒及微生物的杀灭情况。结果与C1组、C2组、C3组比较,P1组、P2组、P3组耗时明显更短经济成本明显更低(P<(0.01));C组和P组微粒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3组第2天、P3组第3天有菌生长。结论传统消毒法与喷雾式消毒法在输液微粒控制、微生物杀灭方面效果相当,后者用时更短,经济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保障肝硬化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分别从抗病毒药物、利尿药及自发性腹膜炎抗菌药物选择等方面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提出药学建议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通过药学监护,明显提高了肝硬化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避免再次发生。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医生优化用药方案,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