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阐明一些高表达P-糖蛋白(P-gp)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方法 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足叶乙苷(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VP16;利用干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 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术,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P),称为K562/VP16 SP细胞,并初步探讨其抗伊马替尼的机制。结果 bcr/abl和abl 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 SP细胞及非K562/VP16 SP细胞(non-SP K562/VP16)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 SP及non-SP K562/VP16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与non-SP K562/VP16细胞比较,K562/VP16 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抗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致瘤性几乎全部来源于K562/VP16 SP细胞。结论 bcr/abl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和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gp的高表达,可能不是白血病细胞产生对伊马替尼临床耐药的重要机制;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能与数量极少的白血病干细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类数量极少的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应当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严重的黏膜损伤是诱发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并发症的一常见原因,已有证据显示谷氨酰胺能降低接受化疗患儿黏膜炎的发生率。观察谷氨酰胺对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02-03/2006-11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同胞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8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营养中等或良好,心、肝、肾功能正常,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化全胃肠外营养液组(标准组,n=13)和加用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液组(谷氨酰胺组,n=35)。待患者中性粒细胞升至1.0×109L-1,且无任何感染指征,进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输注后第1天开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外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双肽,至中性粒细胞≥1.0×109L-1,且无消化道症状时停用。观察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出层流室时间以及关于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情况有无差异。结果:4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基本相同,谷氨酰胺组有6例发生黏膜炎,标准组有11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1例发生严重腹泻,标准组有5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3例发生临床感染,标准组有7例,差异显著(P<0.05);标准组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持续时间短于谷氨酰胺组(P>0.05);谷氨酰胺组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无菌病房居住时间较标准组短(P<0.05);两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可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及肠损害,减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有利于异基因移植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希望解决造血重建缓慢的策略之一,但临床实施中,抽取骨髓进而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尚不能为大部分健康供者所接受。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造血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5/11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6~8周龄BALB/c(H-2Kd)小鼠20只,雌性7~8周龄C57BL/6(H-2Kb)小鼠50只,均购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20只雄性BALB/c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反复吹打20只雌性C57BL/6(H-2Kb)小鼠骨髓细胞,加入EDTA-NH4Cl液去除红细胞,即为骨髓有核细胞。剩余30只雌性C57BL/6(H-2Kb)小鼠均给予一次全身3.0Gy60Co-γ照射,照射后第4,5,6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及氯霉素,建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经尾静脉输入骨髓有核细胞2×107个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3×106个,骨髓有核细胞组单纯输入骨髓有核细胞2×107个,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0.2mL,10只/组。主要观察指标:定期检测外周血和股骨有核细胞数以及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的变化,PCR法鉴定Y染色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小鼠骨髓及脾脏CD3和H-2Kd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第2周,联合组外周血有核细胞数、股骨有核细胞数、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均明显高于骨髓有核细胞组(P<0.05),且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各种细胞数量逐渐恢复(P<0.05)。细胞移植后第4周(即造血恢复期),联合组外周血可特异性地扩增Y染色体的SRY基因片段,移植小鼠骨髓及脾脏中CD3和H-2Kd双阳性细胞达6.66%,提示在受体小鼠体内有供体细胞的存在。结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重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促进小鼠造血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即起始足量组)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应用国产两性霉素B患者中有3例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余35例患者比较显示改良给药组达显效时间短于传统给药组,2组间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开始即给足够剂量的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达显效时间短于逐渐加药的给药方法,其不良反应及总体疗效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白血病有效手段,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复发。往往以髓内复发为主,髓外复发较少见。髓外复发以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最常见,单纯髓外复发者罕见。文献报道,单纯髓外复发率为5.1%~12.0%[1],占总复发的17.6%~27.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相似文献   
6.
背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因为伊马替尼的应用出现了重大转机。但由于伊马替尼的耐药性,应用该药治疗的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特别是对于急变期白血病患者。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在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征,阐明白血病细胞系对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机制。设计:观察性对比实验。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材料:选用5周龄BALB/c-nu/nu小鼠30只,雌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ST1571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足叶乙甙(Vp16)购自德国Bristol-Myers Squibb;抗P-gp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抗ab1购自美国BD Biosciences公司。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11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足叶乙甙(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了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Np16;利用于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方法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P),称为K562/Vp16 SP细胞,余下部分为K562/Vp16非SP细胞。为了分析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机制,分别检测K562,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中MDR1,Bcr-Abl和P-gp的表达。另外,按每只BALB/c-nu/nu小鼠1000个K562、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的数量分别对其进行腹腔注射。主要观察指标: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对ST1571的耐药性和致瘤性。结果:Bcr/Abl和Abl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 SP细胞及K562/Vp16非S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 SP及K562Np16非SP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P>0.05);与K562/Vp16非SP细胞比较,K562/Vp16 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抗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致瘤性几乎全部来源于K562/Vp16 SP细胞。结论:Bcr/Abl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和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gp的高表达,也许并不是白血病细胞产生对伊马替尼临床耐药的重要机制;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能与数量极少的白血病干细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类数量极少的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应当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取AMI患者和对照组骨髓的贴壁细胞,测定其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进行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计数,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以油红O及VonKossa染色证实。结果:这些细胞呈梭形贴壁生长,CD105、CD44、CD29、Flk1均阳性,AMI组细胞倍增时间长于对照组[(61.2±4.6)∶(55.1±5.2)h],CFUF低于对照组[(10.2±1.9)∶(13.3±2.9),P<0.05],2组MSC细胞均可成脂肪、成骨。结论:AMI组MSC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弱,MSC的异常可能是AMI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胸椎管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胸椎管内NHL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上以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以椎体溶骨性破坏、椎管内硬膜外和(或)椎旁肿块为特征;需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治疗强调手术辅以化疗、局部放疗的综合治疗。结论 胸椎管内NHL需手术切除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 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 [(5.3~13.1)×106/kg]。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 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剂量VP16和G-CSF 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04-04/2006-02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病例1为一处于第2次完全缓解期的25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例2为一处于第2次完全缓解状态的16岁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均经中心静脉输入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剂量为1.0×106/kg。结果2例接受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病情很快得以缓解,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提示应用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的顽固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