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6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T2*血管成像(3D SWAN)诊断大脑半球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价值。 方法 对63例单侧脑梗死患者(起病时间为3 h~8天)行常规MR、DWI、3D SWAN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查,分析3D SWAN检测的颅内大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低信号,与3D TOF MRA显示的异常(中断、闭塞、狭窄)进行比较,判断两种方法对显示动脉异常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 结果 3D TOF MRA共显示28条大脑中动脉、9条颈内动脉中断、闭塞或狭窄,而3D SWAN则显示其中30条动脉出现异常低信号,3D SWAN与3D TOF MRA对显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异常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7,P<0.05)。 结论 3D SWAN对诊断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有较高价值,分析3D SWAN动脉内异常低信号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判断3D TOF MRA显示的动脉中断、闭塞、狭窄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PSD)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非躯体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脑PSD可降低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缩短患者寿命。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全脑MRI图像分析法已广泛应用于脑的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等领域,有助于研究者从多角度探讨脑PSD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机制。本文对MR技术在脑PS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13-16日,由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主办的第7届世界卒中大会在韩国首尔召开.来自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近3000人参加本次盛会.中国代表到会人数353人,仅次于韩国,其中大陆305人,香港43人,台湾5人,是历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本届大会将WSO主席专项卒中服务奖(President's Award for Services to Stroke)、WSO卒中医疗领导奖(Leadership in Stroke Medicine Award)和WSO主席专项临床研究贡献奖(President's Award for Contributions to Clinical Stroke Research)分别颁给美国的L. Caplan教授、英国P.Rothwell教授和加拿大V.Hachinski教授,肯定他们在卒中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此,我们呈献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欧洲血管外科学会指南,包括降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其他危险因素控制.这些推荐均基于现有的临床试验证据.对颈动脉疾病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治疗.我们还讨论了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基本药物,被多国卒中治疗指南所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有不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经过规范氯吡格雷治疗后仍然复发卒中,因此必须重视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文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生化机制、基因多态性、实验室检测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最新临床研究带给心源性脑栓塞预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病因和发病机制高度异质性的一组疾病。从1996年TOAST分型到2009年的ASCO分型,均将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embolism,CE)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而不使用“脑栓塞”这一诊断名称。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一动脉栓塞,实质上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汪实,CE的抗栓预防措施有别于非心源性卒中,  相似文献   
8.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2):1139-1140
正1研究背景有资料显示,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 d内的复发率可高达近10%,而急性脑梗死后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发生率可高达30%,甚至更高。早期复发或SIP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降低起病7 d内卒中复发或SIP,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内皮素1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至第7天,以10,100nmol的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间接反映一氧化氮的含量,检验内皮素1对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累积效应。分别检测加药前、加药后30min,6h培养基中的一氧化氮浓度。②将培养的神经元分成5组,对照组,10nmol/L内皮素1组、10nmol/L内皮素l+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一抗拮剂BQ123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n抗拮剂BQ788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组。测定加药后6h各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10nmol/L,100μmol/L内皮素1组在加药后30min一氧化氮浓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加药后6h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P&;lt;0.05)。②10nmol/L内皮素1组和100nmol/L内皮素l组在加药30min和6h时一氧化氮浓度基本一致(P&;gt;0.05)。③不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外源性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10nmol/L内皮素1组、10nmol/L内皮素1+3p.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l23组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P&;lt;0.05)。10nmol/L内皮素1+3p.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n抗拮剂BQ788组、10nmol/L内皮素1+3p.mol/L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组明显低于10nmo|/L内皮素1组(P&;lt;0.01)。结论:10nmol/L和100nmol/L内皮素1对培养液中一氧化氮的影响基本接近,提示内皮素l对皮质培养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增加的作用在10-100nmol/L间无剂效关系。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或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l45065可完全阻断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对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无影响,提示内皮素1是通过内皮素受体B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龄、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无中风及中风史的34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SPSS统计软件分析年龄、糖尿病病程与其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31.1%(108/347),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率(20.32%)及狭窄频数最高(38.1%);狭窄组患者年龄(63.12±10.58)岁明显高于非狭窄组(58.29±11.99)岁,病程也比非狭窄组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161,95%可信区间1.031~1.308)、糖尿病病程(OR 1.802,95%可信区间1.368~2.374)是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等级分析提示血管狭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相关(分别为r=0.196,P<0.000和r=0.227,P<0.000).结论年龄和病程增长是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和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