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蝮蛇抗检酶治疗老年冠心病50例.通过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了解到蝮蛇抗栓酶能有效改善血浓浓粘聚状态,降低纤维蛋白原,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半刺加拔罐治疗流行性感冒(胃肠型)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韬  赵敏奇  雷英  徐军霞 《中国针灸》2004,24(3):175-177
目的:寻找治疗流行性感冒(胃肠型)的有效针灸疗法.方法:将100例流行性感冒(胃肠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刺加拔火罐)50例和对照组(中西药物治疗)50例,治疗时间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效率为70.0%;对照组分别为90.0%、2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半刺加拔罐治疗流行性感冒(胃肠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急性糖负荷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有多个靶器官损害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有Ⅱ型糖尿病,而其在发生糖尿病之前就常存在代谢异常,如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甚至有人认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糖和高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均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肾病 (DK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江阴市人民医院DKD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该院T2DM不合并DKD患者60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计算并比较每位患者的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血清中SF及SAA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患者血清SF、SAA水平与eGFR或UAC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SF、SAA水平与DKD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SF及SAA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对照组血清SF及SA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SF、SAA分别与UACR呈正相关(rs?=0.495和0.506,均P?=0.000),与eGFR呈负相关(rs?= -0.421和-0.434,P?=0.002和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SAA水平高是DKD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eGFR检测DK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5(95% CI:0.465,0.88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8%(95% CI:69.2,74.5)和80.2%(95% CI:78.6,81.3);UACR检测DKD的AUC为0.814(95% CI:0.650,0.97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95% CI:71.3,76.8)和82.4%(95% CI:80.4,84.7);SF+SAA联合检测DKD的AUC为0.950(95% CI:0.875,1.0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 (95% CI:79.5,84.9)和90.1%(95% CI:88.5,92.2)。SF+SA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eGFR和UACR检测。结论 SF和SA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eGFR,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DKD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升陷汤出自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组成。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表现为呼气气短、胸中满闷、下血不止等。笔者临床上用本方治疗疑难杂症,取得很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岛家抵抗(IR)与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糖(FPG)、胰岛家水平(FINS)、C-肽、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另28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李光伟等提出的胰岛家敏感指数(ISI)方法进行IR计算。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FINS、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IS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组FIN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IS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存在IR,IR作为腔隙性脑梗塞独立危险因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者33例和非高血压患者18例,分别测定血清瘦素,血糖和血脂;采用高分辨率彩超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3.553±0.107 vs 3.436±0.095ng/ml,P〈0.01)。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别(0.387±0.601 vs 0.354±0.607mm,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8±4.701% vs 19.38±6.452%,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ED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95±4.412% vs 19.648±4.635%,P〉0.05)。瘦素与血管舒张功能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增高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退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剂量二甲双胍(MF)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急性糖负荷后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抗氧化物质及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方法入选未经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9例,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EH 组,未服用降压药,n=26)和二甲双胍组(MF 组,服用单剂量 MF,0.5 g/d,n=13);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n=15)。入选者禁食12 h 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高分辨率血管彩超测定糖负荷0、1、2、3 h 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ntiO_2~-)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结果急性糖负荷1 h 后,EH 组和正常对照组的 FMD 显著下降[EH 组(9.5±3.3)%比负荷前(13.6±5.0)%,P<0.05;正常对照组(14.4±5.9)%比负荷前(17.4±5.7)%,P<0.05],MF 抑制糖负荷对 FMD 的影响[MF 组1 h:(14.5±6.2)%比负荷前:(14.5±6.0)%,P>0.05]。急性糖负荷后1 h,EH 组的 SOD...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0 mg组:治疗后(1.23 0.19)mm比治疗前(1.48 0.26)mm,P<0.05;20 mg组:治疗后(1.03 0.2)mm比治疗前(1.46 0.23)mm,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1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 mg阿托伐他汀能更进一步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让所有PICC带管患者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在不同所在地都能得到规范、标准的护理,我院成立了PICC爱心维护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设立专线业务指导、统一护理及患者信息资源共享等模式,使网络成员掌握PICC相关的最新知识及规范的操作方法,使患者就近能得到优质的导管护理服务。网络的建立方便了网络单位所在地的带管患者,既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又节省了患者导管维护时间和维护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解决了各种需要长期治疗带管患者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促进了PICC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