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在不利环境因素刺激下应激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质,热休克蛋白70参与移植免疫反应并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在恒河猴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采用改良二袖套+肝动脉重建的方法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6例,移植后受体分为急性排斥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急性排斥组围手术期不行免疫抑制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分别在移植后6,12,24,72h4个时间点取移植后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判断排斥反应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情况。结论与结论:肝移植后72h时段内急性排斥组肝脏急性排斥反应的组织学表现重于对照组,Baff分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从移植后开始至移植后72h两组移植肝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但急性排斥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未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恒河猴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在移植后72h内即可明显观察到,热休克蛋白70在移植肝组织中表达水平也随着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展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具有较高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令人关注,供肝切取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而移植中减少出血量和副损伤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过程中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自2006-05/2010-10应用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开展的26例活体肝移植,其中13例使用右半肝,9例使用左半肝,4例使用双供肝。活体供者年龄22~63岁。通过对供肝切取过程中的失血情况及供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进行供肝切除的优势。结果与结论:无供者死亡,且无供者因出血等原因而二次手术,仅有1例供者移植后出现胆瘘,充分引流后痊愈。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683mL,输血820mL,切除肝质量平均为530g。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不仅可以缩短移植时间,减少移植损伤,同时也能够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联合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供肝切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5例病灶位于肝脏Ⅱ~Ⅵ段表面及边缘,1例病灶位于Ⅷ段表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例,肝脏占位直径5~9.6 cm,平均(6.64±2.60)cm,6例肝功能Child评分均为A级.结果 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多应用大鼠建立肝移植模型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基础研究,而灵长类非人类大动物建立肝移植模型能更接近临床肝移植的需求。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最佳方案。 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20次,以10只雄性作为受体,10只雌、雄不限为供体,借鉴临床肝移植和各种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使用二袖套法加肝动脉重建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 结果与结论:20次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成功率90%,供肝切取时间(17±3) min,供肝修整时间(35±5) min,受体移植时间(133±45) min,受体无肝期(12±4) min,术后24 h存活率90%(18/20),72 h存活率为80% (16/20),1周存活率50%(10/20), 14只分别于术后2周内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最长存活38 d,也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所有受体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发生。改进后的恒河猴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是肝移植临床前期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用脂肪源性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之前,如何建立有效稳定的肝细胞分化诱导方案,纯化并快速扩增性能稳定的类肝细胞等问题亟待解决。 目的:建立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转化为类肝细胞的程序化诱导体系。 方法:分离纯化Lewis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志,分3个阶段加入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瘤素M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体系,使脂肪源性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 结果与结论: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7,14,21 d后,细胞阳性表达 ALB、AFP、CK18mRNA,表达量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强,类肝细胞具有白蛋白合成功能。氨代谢和尿素的合成功能在9~12 d出现并持续存在。结果表明脂肪源性干细胞体外分段诱导可成功转化为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多应用大鼠建立肝移植模型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基础研究,而灵长类非人类大动物建立肝移植模型能更接近临床肝移植的需求。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20次,以10只雄性作为受体,10只雌、雄不限为供体,借鉴临床肝移植和各种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使用二袖套法加肝动脉重建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与结论:20次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成功率90%,供肝切取时间(17±3)min,供肝修整时间(35±5)min,受体移植时间(133±45)min,受体无肝期(12±4)min,术后24h存活率90%(18/20),72h存活率为80%(16/20),1周存活率50%(10/20),14只分别于术后2周内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最长存活38d,也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所有受体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发生。改进后的恒河猴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是肝移植临床前期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背景: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令人关注,供肝切取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而移植中减少出血量和副损伤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过程中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自2006-05/2010-10应用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开展的26例活体肝移植,其中13例使用右半肝,9例使用左半肝,4例使用双供肝.活体供者年龄22~63岁.通过对供肝切取过程中的失血情况及供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进行供肝切除的优势.结果与结论:无供者死亡,且无供者因出血等原因而二次手术,仅有1例供者移植后出现胆瘘,充分引流后痊愈.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683 mL,输血820 mL,切除肝质量平均为530 g.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不仅可以缩短移植时间,减少移植损伤,同时也能够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联合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供肝切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影响恒河猴肝移植模型建立的因素较多,模型的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较低.目的:分析恒河猴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的原因.方法:实验采用改良前和改良后两种方法建立恒河猴肝移植模型.改良后供体采用腹部"十"字形大切口进行快速切取供肝,在修肝时将肝腔静脉、门静脉套管和胆道支撑管留置好,受体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二袖套法+胆道支撑管建立稳定的恒河猴肝移植模型.结果与结论:成功实施的25 对恒河猴肝移植模型中,早期死亡7 只,其中应用改良前方法移植的9 只中死亡6 只,用改良后方法移植的16 只中死亡1 只.死亡7 只中因腹腔出血而死亡5 只,原发性肝脏无功能死亡1 只,气胸导致呼吸衰竭死亡1 只.结果表明,恒河猴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腹腔出血;改良后的恒河猴肝移植方法对减少肝移植后出血有明显效果,提高了肝移植后早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受者妊娠对母体和胎儿来说,均存在一定危险,这些一直是移植医师和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2004年国内报道了首例肝移植术后妊娠、分娩的病例[1],近年来国内报道的女性受者妊娠均发生在肝移植术后19个月以上.我中心有1例女性受者在原位肝移植后第4个月受孕,妊娠39周后,顺产健康男婴1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蛋白质组学是目前医学界比较热门的科学研究技术,已经在肝移植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但未曾报道有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与肝脏信号转导蛋白相关的差异蛋白。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于移植后1,3,7 d获取移植肝脏组织,然后与预先获取冻存的供体和受体肝脏组织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再利用串联质谱(MS-MS)分析及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实验中以变化倍数大于10倍为标准进行差异蛋白点的选择,总共发现了72个差异点,最终鉴定到了功能比较明确的32个蛋白,其中有4个蛋白参与了信号转导的过程,其分布于肝移植后的第3天和第7天,占6%。结果显示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成功和稳定建立的基础上,利用蛋白组学的相关技术,研究了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参与肝脏信号转导的差异蛋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调控这些蛋白的 MicroRNA 提供了有力的前期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