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防治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 RRTIs 患儿 85 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益生菌组 43 例和安慰剂组42 例。 益生菌组给予益生菌片(每片重 0.5 g,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均≥0.5×10^6 CFU)2 片,3 次/ 日,口服 3 个月;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片剂外观、口味与益生菌片相同但无益生菌成分),用法同益生菌组。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随访观察 12 个月,并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及咳嗽、发热、患病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疗程结束后随访 12 个月,益生菌组与安慰剂组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为(3.8±1.6)次、(7.3±1.8)次,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2.1±5.6)d、(22.6±7.1)d,咳嗽时间分别为(11.6±4.6)d、(20.3±6.7)d,发热时间分别为(6.4±2.3)d、(13.5±4.2)d,患病时间分别为(13.2±6.0)d、(23.4±7.8)d,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益生菌防治小儿 RRTIs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抗生素使用、咳嗽、发热和患病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A)、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HIE患儿124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93)和死亡组(n=31).采用神经症状临床分度分为轻-中度组86例和重度组38例,比较各组第1、3、7天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及其对预测HIE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第1、3、7天血清ACTA(ng/L:78.62±10.83 vs.63.50±9.14,92.35±13.62 vs.70.24±10.16,108.58±17.40 vs.67.52±9.70)、S-100B蛋白(μg/L:3.60±1.06 vs.2.28±0.61,4.90±1.38 vs.3.22±0.87,6.50±1.83 vs.3.06±0.82)及GFAP(ng/L:150.36±43.68 vs.102.40±31.26,184.35±52.70 vs.118.27±33.90,224.62±63.50 vs.112.85±32.14)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度组第1、3、7天血清ACTA(ng/L:75.80±10.83vs.66.53±9.42,89.70±13.15 vs.74.20±10.63,104.90±16.38 vs.70.62±10.27)、S-100B蛋白(μg/L:3.46±1.02 vs.2.42±0.65,4.72±1.30 vs.3.32±0.93,6.35±1.72 vs.3.20±0.84)及GFAP(ng/L:142.70±40.25 vs.110.50±33.28,170.52±48.27 vs.128.30±36.45,210.53±60.27 vs.122.60±33.74)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ACTA、S-100B蛋白联合GFAP预测HIE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6.2%和90.3%.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ACTA与S-100B及GFAP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4,r=0.837,P<0.01).结论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升高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三项联合检测对HIE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6年4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15例,依据多器官损害发生情况分为多器官损害组(61例)和无多器官损害组(54例),对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结局.结果 是否存在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机械通气、不同入院时间、入院pH值、Apgar评分、窒息程度与窒息新生儿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窘迫、羊水污染、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6分、重度窒息是影响窒息新生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器官损害组61例,治愈36例(59.02%),死亡14例(22.95%);无多器官损害组54例,治愈50例(92.59%),死亡2例(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风险较高,主要由宫内窘迫、羊水污染、Apgar评分偏低和重度窒息引起,患儿临床结局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产儿宫外追赶性生长期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文昌市庆龄妇幼保健院及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8例处于追赶性生长期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体质量和是否伴随严重并发症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另选同期的80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分析危险因素,并对宫外生产发育迟缓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期评分(Z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早产儿和正常早产儿的孕期妊娠合并症、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发育迟缓和喂养方式有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的胎龄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而孕期妊娠合并症、营养发育迟缓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在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上,两组早产儿差异显著(P0.05)。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妊娠合并症和喂养方式均为EUGR的危险因素。在追赶生长Z评分上,高危组1、3月龄主要集中在0分上,显著高于低危组同区域的分布例数(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妊娠合并症和喂养方式是EUGR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早产儿一般资料和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miR-200c-3p表达水平对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2例NRDS新生儿,应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II(SNAPPE-II)评分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73)和死亡组(n=29),按照X线结果和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Ⅰ、Ⅱ级,67例)和重度组(Ⅲ、Ⅳ级,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清miR-200c-3p表达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miR-200c-3p表达水平及SNAPPE-II评分预测NRDS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miR-200c-3p表达水平及SNAPPE-II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重度组miR-200c-3p表达水平、SNAPPE-II评分及病死率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00c-3p表达水平联合SNAPPE-II评分预测NRDS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5%CI:0.87~0.98),明显高于单项miR-200c-3p(0.84,95%CI:0.78~0.90)及SNAPPE-II评分(0.80,95%CI:0.75~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4.0%和88.5%。NRDS患儿血清miR-200c-3p表达水平与SNAPPE-I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1)。结论血清miR-200c-3p表达水平升高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miR-200c-3p联合SNAPPE-II评分对NRDS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医院确诊的38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否并发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并发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其并发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临床特点。结果 38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有73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9.01%;送检标本培养共分离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46.58%、革兰阳性菌11株占15.07%及真菌28株占38.36%;感染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辅助机械通气、预防性应用药物、血清白蛋白水平、胎龄、出生体质量、置管日龄、导管置留时间方面,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机械通气、预防性应用药物少、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胎龄较小、出生体质量较低、置管日龄较早、导管置留时间较长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关(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常见于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感染,在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早期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给予相应预防处理,及时拔出PICC导管,控制血流感染,满足患儿及家属期望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及对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诊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均予常规处理,对照组另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观察组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口服。治疗14 d后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尿蛋白、尿红细胞、免疫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68.75%(χ2/P=8.892/0.003);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t/P=5.712/<0.001、14.223/<0.001、-28.284/<0.001、-4.380/<0.001);观察组IgA、Ig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6.893/<0.001、6.690/<0.001);观察组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110.061/<0.001、12.008/<0.001、16.880/<0.001、4.444/<0.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思密达、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8例随机分为思密达、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蓝光治疗、鲁米那口服,苦黄、白蛋白静滴等治疗。思密达、双歧杆菌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和思密达口服,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思密达、双歧杆菌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常规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值的天数短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思密达、双歧杆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7年5月医院NICU收治的134例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离培养CRBSI患儿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结果 134例CRBSI患儿共检出13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00.00%,其中革兰阳性菌87株占64.93%、革兰阴性菌29株占21.64%、真菌18株占13.43%;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替坦与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NICU中的CRBSI患儿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对发生感染的病原菌进行药物干预时,根据耐药试验结果选择药物敏感度较高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川崎病大鼠心肌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随机将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辛伐他汀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利用干酪素酸杆菌提取物构建大鼠川崎病心肌损伤模型。心脏超声及组织学切片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结构的影响。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及心肌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指标水平、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显著下降,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加,炎症因子水平、促凋亡蛋白Bcl-2关联X蛋白及活化的Caspase-3、HMGB1/RAGE通路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以上各个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 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川崎病导致的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