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362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441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2篇
中国医学   168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1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颞下颌关节盘松解复位固定手术的191例TMJO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行牙合垫治疗+常规功能训练的63例患者记为牙合垫组,行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常规功能训练的57例患者记为注射组,仅行常规功能训练的71例患者记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最大张口度、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3个月,3组各项评价指标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关于VAS评分、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方面,分值由低至高依次为注射组、牙合垫组、对照组,而最大张口度由大至小依次为注射组、牙合垫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3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均P < 0.05)。结论    TMJOA患者行颞下颌关节盘松解复位固定手术后采取适当辅助治疗和功能训练均能显著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其中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合常规功能训练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的稳态、与人体阴阳平衡、脾肾功能密切相关,且与正常精子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本文从肠道菌群稳态角度对龟鹿二仙胶治疗少弱精子症进行方药探析,认为龟鹿二仙胶通过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稳态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改善少弱精子症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龟鹿二仙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物钟节律观与中医“天人一体”观相契合,生物钟节律紊乱可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通过调节生物钟节律可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生物钟节律系统包括中枢生物钟节律系统与外周生物节律系统两大系统,分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之相应,择时疗法是根据人体气血阴阳节律变化而选择相应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的一种时间医学治疗方法。临床上许多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与生物钟节律紊乱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生物钟节律具有预防和改善前列腺癌预后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现代生物钟节律的生理及病理机理为切入点,探讨不同生物钟节律系统紊乱在促前列腺癌中医主证形成过程中的发生机理,进而探讨择时治疗策略在不同类型前列腺癌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以期对前列腺癌的防治及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定量参数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两年(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呼吸内科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89例患者均行磁共振(MRI)常规检查及DCE-MRI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肺癌及周围正常胸壁组织的各定量指标[容量运转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_e)],分析DCE-MRI不同定量参数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结果 (1)病理结果显示89例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41例、周围型肺癌48例;鳞癌25例、腺癌49例、小细胞癌15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2)肺癌病灶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均显著高于周围正常胸壁组织(P0.05),各癌灶各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差异显著(P0.05),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及腺癌)定量参数均显著高于小细胞癌(P均0.05),腺癌定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P0.05)(3)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OC曲线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768、0.821,其敏感度分别为71.5%、68.7%、68.4%,特异度分别为85.2%、82.6%、97.2%。结论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可较准确诊断肺癌并测定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肺癌的诊断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DNA印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印迹是一种将电泳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用探针与靶DNA进行杂交的技术,又称Southem杂交。利用一种或多种限制内切酶酶切消化的基因组DNA,或经PCR获得扩增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所得的DNA片段按分子大小分离,DNA片段经琼脂糖凝胶、变性,并将凝胶中的单链DNA片段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多为硝酸纤维素膜,NC或尼龙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结构的改变。方法 采用X线头影测量法对42例OSAS患者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的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形态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42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经阻鼾器治疗后,OSAS患者的软腭后气道增大最显著,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由(9.10±2.25) mm 增加到(12.24±2.61) mm,舌根后气道间隙由(8.99±3.20) mm增至(11.24±3.79) mm,软腭与舌体接触长度由(26.26±6.04) mm 减小至(14.37±8.14) mm,舌骨-下颌平面距由(21.27±6.12) mm减小为(12.14±5.89) mm,会厌谷与颏后点间的距离由(55.15±5.61) mm减小为(51.63±5.87) mm。口咽气道面积和喉咽气道面积分别由(7.01±1.54) mm2和(3.02±0.89) mm2增大为(7.85±1.61) mm2和(3.61±1.61) mm2。结论 Silensor阻鼾器治疗后OSAS患者的上气道间隙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周青  张桂荣  李瑞武  孙长伏  钟鸣 《口腔医学》2007,27(11):584-585,59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A(CyclinA)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A在65例口腔鳞癌、2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20例正常粘膜的表达。结果Cycli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5.4%(36/65),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有少量表达,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未见表达。CyclinA在低分化鳞癌组较高中分化组表达增高(P<0.01)。CyclinA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Cycli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灶大小无关(P>0.05)。结论CyclinA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分化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甲壳素纤维增强多孔胶原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nHACP/CF)对成骨细胞附着增殖的影响,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将第3代细胞与nHACP/CF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将不同浓度成骨细胞接种到nHACP/CF支架上,通过检测ALP活性测定最佳接种浓度;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各培养时点细胞增殖率及ALP活性检测,评价nHACP/CF材料对成骨细胞的影响.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鼠成骨细胞ALP染色阳性.统计分析表明,6×105/ml为细胞最佳接种浓度;大鼠成骨细胞能在nHACP/CF材料上附着、增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抑制.结论:nHACP/CF材料是大鼠成骨细胞附着生长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颌下腺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胰酶消化法进行颌下腺细胞的分离纯化 ,然后进行颌下腺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绘制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MTT法检测培养细胞活力大小。透射电镜 (TEM )观察结合免疫组化检测鉴定细胞来源及性质。结果 :整个颌下腺细胞生长期间为呈多样性的上皮细胞 ,细胞可传 4~ 5代 ,成活 3 0~ 40d。随培养时间延长 ,各组细胞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比较培养 72h原代、第 2代与第 4代细胞吸光度值 ,原代、第 2代与第 4代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超微结构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培养细胞表现为腺上皮细胞的特征。结论 :原代和传代培养第 1代、第 2代颌下腺细胞活性较强 ,可在进一步的实验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天然的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材料,观察脱细胞后下颌下腺的组织结构,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化学除垢剂法对SD大鼠的下颌下腺进行脱细胞处理,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对脱细胞基质材料进行观察及检测。结果:光镜下见下颌下腺细胞消失,基质成分呈筛网状。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在SD大鼠下颌下腺脱细胞前后的组织中,Ⅰ、Ⅱ、Ⅲ型胶原均呈强阳性表达,而Ⅳ、Ⅴ型胶原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论:TritonX-100脱细胞处理的大鼠下颌下腺基质中,主要成分为Ⅰ、Ⅱ、Ⅲ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