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设计波及后髁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自2011-01—2013-09以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对17例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设计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单纯后柱骨折以及后柱骨折+内侧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外侧柱+后柱骨折以及外侧柱+内侧柱+后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前外侧入路。术后定期摄膝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以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7例术后均获平均13.7(12~17)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6.27±0.35)°,术后1年为(86.3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P=0.376);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5±0.34)°,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7±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585)。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9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对设计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有指导意义,但该理论在设计胫骨平台后髁合并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骨折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Cage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Cage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前路Cage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组(A组)17例,后路Cage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组(B组)26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JOA评分)、X线融合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融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未见硬膜囊、神经根及大血管损伤,无逆行性射精及阳痿的并发症;B组术后有5例发生硬膜损伤、脑脊液漏,7例出现神经根牵拉表现。结论两种手术都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术式。前路手术较复杂、创伤较大,后路手术损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失败病例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的降支为血管蒂,行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和足外侧软组织缺损20例。结果 18例皮瓣成活,皮瓣质地优良,随访6-12个月,外观及功能满意。2例出现部分坏死,延误治疗。结论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不损伤肢体主要血管。但病例选择不当,就会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对侧游离腓动脉骨皮瓣移植治疗大段胫骨及胫前软组织坏死缺损的疗效。方法对因创伤所致大段胫骨及胫前软组织坏死的11例患者,清除坏死骨质及软组织后,行吻合血管的腓动脉骨皮瓣移植重建,包括一例非全周径(外侧2/3周径)的腓动脉骨皮瓣移植。结果结果经6-24个月随访,移植腓骨及皮瓣全部成活,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截肢,无一例出现慢性骨髓炎,下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同时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人,给予对侧带血管蒂的腓骨骨皮瓣移植,仍不失为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伟  周业金 《安徽医药》2011,15(11):1410-1411
目的探讨应用对侧游离腓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及胫前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创伤所致胫骨合并胫前软组织缺损的13例患者,在彻底清创后,一期行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重建。结果经17~24个月随访,移植的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出现截肢及慢性骨髓炎,下肢外形、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胫骨骨缺损,同时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人,给予对侧吻合血管的腓骨骨皮瓣移植,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和空心钉治疗旋后外旋IV度踝关节骨折中大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经后外侧入路选取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旋后外旋IV度踝关节骨折大块后踝骨折72例,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1~67(平均42.86)岁。支持钢板组40例,男23例,女17例;空心钉组32例,男18例,女14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1年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Society,AOFA S)踝-后足评分及优良率来评定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6(平均13.13)个月,切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裂开、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现象。术后1年踝关节AOFA S评分,空心钉组评分为80.72±14.56,其中优11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3%;钢板组评分为86.60±10.07,优15例,良1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0%。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1年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空心钉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治疗旋后外旋IV度踝关节骨折中大块后踝骨折更能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手术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旋后外旋型IV°(supination external rotation,SER-4型)踝关节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69例SER-4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2组,38例接受内侧三角韧带修复的患者为A组,其余31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的患者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OFAS评分、术后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及术后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则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行下胫腓拉力螺钉固定的患者术后均进行二次手术取出下胫腓拉力螺钉。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三角韧带修复在SER-4型骨折中可以牢固地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在功能恢复方面优于下胫腓拉力螺钉固定,且可避免后续下胫腓拉力螺钉取出术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经跗骨窦入路有限切开联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6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Sanders分型:Ⅱ型35足,Ⅲ型28足),经跗骨窦切口置入微型锁定钢板以及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距下关节面采用“排钉技术”固定来治疗跟骨关节内的骨折,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跟骨的高度、宽度以及B(o)hler角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来确定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跟骨的宽度由术前(39.75±5.58) mm恢复至(37.04±5.83) mm,跟骨高度由术前(38.75±5.38) mm恢复至(41.46±5.68) mm,跟骨B(o)hler角由术前平均11.07°±13.39°,恢复至末次随访时30.6°±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23足,良32足,可8足,优良率为87.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9.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联合微型钢板,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用以治疗跟骨关节内的骨折复位效果较满意,可以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双侧锁定钢板共治疗1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按照Schatzker分类法:Ⅴ型7例,Ⅵ型9例。13例闭合性损伤,3例开放性损伤,现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均获得12~32个月的临床随访,平均18.3月。参照Merchant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8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7%。结论采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能够为胫骨平台提供良好的复位及力学稳定性,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周业金  江渟  何高 《骨科》2011,2(2):88-89
目的探讨应用对侧游离腓动脉骨皮瓣移植治疗大段胫骨及胫前软组织坏死缺损的疗效。方法对因创伤所致大段胫骨及胫前软组织坏死的11例患者,清除坏死骨质及软组织后,行吻合血管的腓动脉骨皮瓣移植重建,包括一例非全周径(外侧2/3周径)的腓动脉骨皮瓣移植。结果结果经6~24个月随访,移植腓骨及皮瓣全部成活,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截肢,无一例出现慢性骨髓炎,下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同时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人,给予对侧带血管蒂的腓骨骨皮瓣移植,仍不失为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