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 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 =12)及病毒感染组(n =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 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 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公共卫生项目的定义及其特性,阐述了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公共卫生项目是针对某特定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的具有一定独特性和不确定性的一次性工作,阐述自"非典"之后公共卫生问题的严峻性及公共卫生工作的紧迫性。围绕这些问题和具体实施的工作,在进行项目研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专职APC,来源于造血干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C能高效摄取、加工、呈递抗原。其中,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适时适度地启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此文综述DC的起源、分化与特征和免疫调节能力,同时回顾DC在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的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动物模型,研究复方芦荟凝胶对大鼠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在整理归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照射方式,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Ⅱ度放射性皮炎的S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正常组(基质),阳性药组(三乙醇胺乳膏400 g·kg-1),复方芦荟凝胶高、中、低(600,400,200 g·kg-1)剂量组,连续治疗14 d后,以创面愈合率、创面形态学观察、创面病理组织学观察为考察指标,对复方芦荟凝胶的药效学实验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创面红肿面积较大,创面分泌物较多,无结痂,愈合率较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乙醇胺乳膏组、复方芦荟凝胶高、中剂量组之间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P0.01),且均能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创面分泌物。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创面损伤较明显,三乙醇胺乳膏组、复方芦荟凝胶高、中剂量组均能减轻创面损伤。结论:复方芦荟凝胶高、中剂量与市售三乙醇胺乳膏药效相当,对大鼠放射性皮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远端胆管癌(DCC)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患者确诊时大多数已经进展至中晚期,多已不具备根治性治疗的条件。因此,寻求可靠的DCC血清学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与治疗获益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是通过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获得的综合炎症指标,其被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然而在D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探讨SII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DCC患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117例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行PD术的D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前SI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DCC患者5年总生存率(OS)的预测效能,并确定SII评估DCC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分析SI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确定D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SII对患者术后5年OS的预测效能(AUC=0.649)高于PLR(AUC=0.595)和NLR(AUC=0.552),其最佳临界值975。高SII组(SII>975)中术前胆管炎、高CEA于CA19-9水平及术中失血量大的患者比例高于低SII组(SII≤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之间复发比例、复发部位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49(19~10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CA19-9水平、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T分期、门静脉重建、根治程度及术前SII与DCC患者术后5年OS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伴有淋巴结转移(HR=2.406,95% CI=1.437~4.026,P=0.001)、门静脉重建(HR=1.549,95% CI=1.075~2.365,P=0.043)及SII>975(HR=1.793,95% CI=1.205~2.668,P=0.015)是DCC患者术后5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SII是预测DCC患者术后预后的有效指标,术前SII>975提示DCC患者术后预后较差,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术后随访,积极寻求其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肾上腺淋巴瘤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穿刺活检是进行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1]。临床用于引导肾上腺淋巴瘤穿刺活检主要有 CT、超声、超声内镜三种方式,国内目前以前两种方式为主。我科将 CT 和超声的优势相结合,完成CT联合实时超声引导行经后腹腔穿刺活检术诊断肾上腺淋巴瘤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后帕瑞昔布钠持续泵注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为骨科围手术期镇痛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52例行全髋、半髋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镇痛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术毕予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治疗,观察组术后加用帕瑞昔布钠注射液静脉泵入,5 mg·h-1。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缓解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以及皮质醇 (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lu)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且术后各时点疼痛0,I级例数和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开始,两组血清IL-6、IL-1β水平和Cor和glu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持续泵注有利于缓解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应激反应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手功能康复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方法对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在常规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基础上予以计算机辅助训练进行偏瘫上肢功能康复;对照组只对偏瘫上肢进行常规的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患者进行每天1次、每次45min、每周5天,共进行6周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上肢部分(FMA),简易手功能评定(STEF)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及最大握力、捏力以及5s持续握力、捏力等功能检测。结果:1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两组的FMA总分、STEF评分及BI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组间评分比较,试验组的FMA总分、STEF评分及握力、捏力相关指标对比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试验组的握力与捏力相关指标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计算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方面优于常规任务导向性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在双下肢等长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及术中用自创等长测量方法进行双下肢等长控制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100例患者进行总结,采用Harris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10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0(26±2.1)个月。Harris评分:优92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9%。下肢等长95例,下肢不等长在0.3~0.5 cm之间3例,相差0.6cm1例,相差0.8 cm 1例。结论该入路暴露好,假体安装定位好,因术中下肢基本处于标准侧卧位,易于控制下肢长度,特别适用自创的术中精确测量调控双下肢等长的手术方法,可减少因体位原因导致的误差,术后外展肌恢复快,总体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