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76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12篇
  5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4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比例益气活血药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对心肌细胞钙稳态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缩窄腹主动脉术制备压力负荷致DHF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黄芪3 g、党参1.5 g)、益气活血1:1组(黄芪3 g、党参1.5 g、丹参3g、三七1g)、益气活血2:1组(黄芪6g、党参3g、丹参3g、三七1g),每组20只,连续干预12周.治疗4、12周进行心功能检测,测量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及舒张早期跨二尖瓣血流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幅度(e)比值(E/e);12周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分别在静息状态和盐酸多巴胺负荷状态下记录左室压力下降速率、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记录左室压力上升速率,左室收缩压力(LVESP)以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并记录心率及颈动脉压力;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心肌细胞舒缩功能及钙转运情况,测量心肌细胞的收缩速率、舒张速率、收缩50%时间(CT50)和舒张50%时间(RT50);测定钙释放速率、钙回摄速率、钙释放50%时间(CaT50-on)和钙回摄50%时间(CaT50-off),分析钙瞬态数据;Western blot法检测钙转运相关蛋白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激酶A(PKA)、16-丝氨酸位点磷酸化受磷蛋白(PLBS16)、17-苏氨酸位点磷酸化受磷蛋白(PLBT17)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12周后,全部治疗组均改善大鼠舒缩功能LVEDP、RT50、CT50,益气活血2:1组改善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纵向运动速率e峰(E/e)比值、多巴胺负荷下LVEDP和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左室前壁和后壁厚度).在细胞水平,全部治疗组均缩短心肌细胞CT50、RT50、CaT50-on和降低CaMKⅡ表达,两组益气活血治疗组还可降低PKA过表达,益气活血2:1组可降低CaT50-off和改善PLBS16低磷酸化.结论 益气和活血药物以2:1比例配伍比1:1配伍治疗DHF具有更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钙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在二氧化硅(SiO2)所致大鼠矽肺模型肺泡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缓慢滴注1 mL SiO2悬浮液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抑制剂组大鼠每天定时耳缘静脉注射TAK-242(TLR4/NF-κB信号特异性抑制剂),剂量为0.5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ronchial lavage fluid,BALF),ELISA测定各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提取BALF中的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脂滴形成;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泡巨噬细胞中TLR4、MyD88、NF-κB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BALF中IL-6和TNF-α的含量,巨噬细胞中油红O阳性比例,巨噬细胞中TLR4、MyD88、NF-κB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大鼠上述指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SiO2所致大鼠矽肺模型中,TLR4/NF-κB信号参与肺泡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的调控,抑制该信号的表达,能明显抑制矽肺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刘璐  董淮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0):1383-138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分析,以及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92例KD患儿,其中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观察组,无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进行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等的检测和分析。按照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分成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筛选出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2例KD患儿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8例(52.2%)。观察组CRP、ESR、PCT、IgG以及C3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性别、发热时间、Hb、ESR、肺炎支原体感染、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与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P<0.0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热时间≥7d(OR=3.229,P<0.01)、Hb<100g/L(OR=2.114, 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OR=3.356, P<0.01)、丙种球蛋白无反应(OR=3.655, P<0.01)。结论KD的诱因之一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患儿的CRP、ESR、PCT、IgG以及C3呈正相关。发热时间≥7d、血红蛋白<100g/L、支原体感染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是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晚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与无ISR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 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影响晚期ISR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晚期ISR的患者共61例,另外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晚期ISR的患者共11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以及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所有患者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分为<1.4mmol/l组,1.4~1.8 mmol/L组以及>1.8 mmol/L组,=比较不同组别晚期ISR的发生率。结果 晚期ISR组与无ISR组患者ApoE、SLCO1B1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进行组内两两对比,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ApoB/ApoA比值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HDL-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晚期ISR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偏高(P<0.05)。3. <1.4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17.9%,1.4~1.8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31.3%,>1.8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39.4%。不同LDL-C水平的组间总体ISR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组间两两对比,小于<1.4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与>1.8mmol/l组的ISR发生率有差异(P<0.0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其ApoE或SLCO1B1的基因多态性与晚期ISR的发生率无明确关系。晚期ISR患者血脂水平较无ISR患者升高明显,将LDL-C降至1.4mmol/l以下可能有助于减少晚期IS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究双黄连解热抗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鉴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将已定性化合物录入Swiss Target数据库筛选成分靶点;运用GeneCards、TTD等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关键成分,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对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利用Schrodinger软件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此外,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溶液建立大鼠发热炎症模型,测量体温变化值,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cAMP、PGE2含量。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共鉴定出83种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双黄连口服液关键成分包括黄芩素、汉黄芩素、槲皮素、千层纸素A等,10个核心靶点包括GAPDH、TNF、MAPK3等。共有靶点涉及信号转导、转录的正调控、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TNF、PI3K/Akt、Ras、MAPK、TLR、cAMP、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对接结果显示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动物实验验证双黄连口服液能够降低发热大鼠体温,减少TNF-α、IL-1β、IL-6、cAMP、PGE2含量。结论:双黄连口服液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解热抗炎作用,为下一步深入探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替考拉宁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选用Welch Ultimate XB-C18(2.1 mm×50 mm,5.0 μm)色谱柱,以达托霉素为内标,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 ℃。利用乙腈进行沉淀蛋白样品前处理,采用电喷雾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测定替考拉宁A2-1、A2-2、A2-3、A2-4和A2-5 5种主要成分的总浓度。结果:替考拉宁的总浓度线性范围为1~60 μg·mL-1,定量下限为1 μ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80.04%~96.02%,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为90.12%~104.04%。研究测定了16例给予替考拉宁后患者的血药谷浓度,浓度范围从定量下限至31.2 μg·mL-1,达标率56.25%,患者个体差异大且初始达标率低。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稳定的LC-MS/MS测定人血浆中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方法,具有较高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为临床给药方案的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缓控释技术制备布洛芬双层片,并探讨其释放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布洛芬体外分析方法,分别以溶出度、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布洛芬速释缓释双层片的制备工艺;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探讨双层片缓释层的释放机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含量稳定可行。通过比较溶出度—时间曲线、释放度—时间曲线评定各辅料对溶出度、释放度的影响,确定各辅料的最佳种类及用量,筛选最优处方;在释药机理研究中,释药行为符合Ritger-Peppas模型方程。结论基于缓控释技术的布洛芬速释缓释双层片制备工艺简单,速释层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缓释层维持了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了服用次数,适合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及治疗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误诊。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8例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16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8例患者出现轻微腹胀症状,5例患者存在腹泻症状,2例存在黑便症状,4例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症状;1例为肌层病变型,1例患者为浆膜型,16例为粘膜型;8例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和醋酸泼尼松龙治疗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未采取糖皮质激素和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的10例患者后期出现复发,再次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断时,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过敏情况、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胃肠道弥漫性及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脑动脉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126例小脑动脉梗死合并冠心病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63例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另外63例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凝血功能、血液动力学指标、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脑钠肽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显著增高(77.78% vs 95.24%,P<0.05);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凝血功能、血液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及脑钠肽和碱性磷酸酶改善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说明长春西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脑动脉梗死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可能与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内路小梁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单纯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早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POAG患者36例(36眼)。方法 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行内路小梁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POAG患者12例(12眼)为观察组,行内路小梁切开术的POAG患者24例(24眼)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眼术前、术后1、2、3、5天、1周、1个月时眼压、视力、并发症和使用降眼压药的种类。主要指标 眼压、视力、并发症和降眼压药物种类。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最高眼压分别为(34.08±8.21)mmHg和(37.75±8.61)mmHg(P=0.46),观察组术后第1天、1周、1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0.75±11.89)mmHg、(21.23±8.72)mmHg、(15.00±2.22) mmHg,对照组术前、术后第1天、1周、1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6.08±5.63)mm Hg、(22.08±11.48)mmHg、(16.05±5.25)mmHg,两组术后眼压整体变化趋势随时间降低(P<0.001),两组间术后眼压波动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77)。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降眼压幅度分别为53.09%±15.19%和55.68%±15.63%(P=0.64)。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分别为(2.67±0.99) 种和(3.08±0.72)种(P=0.16),术后1个月时分别下降至(0.17±0.58)种和(0.96±1.33)种(P=0.06)。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术后眼压反跳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54.17%(P=0.03)。前房积血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62.5%(P=0.21)。观察组和对照组睫状体脱离发生率分别为25.0%和75.0%(P=0.004)。观察组中,8眼(66.7%)术后生活视力提高,4眼(33.3%)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0眼视力降低;对照组中,20眼(83.3%)术后生活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4眼(16.7%)视力降低(P<0.001)。结论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内路小梁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单纯内路小梁切开术在术后1个月时降眼压作用相似。联合手术术后视力改善明显,眼压反跳发生率较单纯内路小梁切开术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