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一孔法麦默通(Mammotome)旋切系统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价值。方法 对112例经B超及钼钯检查诊断为多发乳腺纤维瘤的女性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旋切术。术中均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 112例中,病灶数2~6枚/例,瘤体长径0.5~2.5 cm;单侧乳腺纤维瘤98例,双侧乳腺纤维瘤14例。肿块完全切除者110例(98.2%),术中切除瘤体组织冰冻切片活检均为纤维腺瘤;8例术后出现皮下瘀血及轻度血肿,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2例瘤体残留。结论 超声引导下一孔法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纤维瘤具有创伤小、术后乳房美观、手术安全、瘤体定位准确、切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二孔法技术治疗小儿腹股疝167例,年龄1.2~12岁,平均4.7岁,其中男141例,女26例;腹股沟斜疝136例,直疝31例;右侧疝93例,左侧疝55例,双侧疝1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12例,嵌顿疝9例。均用腹腔镜二孔法行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8~15m in,平均12 m in,术后平均住院2.5 d,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复发病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彝族,29岁,主因双侧乳房包块3年,迅速增大1个月,于2009年2月6日入院。查体:双乳对称,局部皮肤无酒窝征、橘皮征,双乳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包块,最大约3om×1.5cm,质硬,界欠清,无压痛,双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不明确,行双乳包块活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为:考虑双乳恶性肿瘤,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行双侧皮下乳腺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I期假体植入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结直肠癌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结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78例,应用双吻合器行肿瘤根治性切除一期吻合64例,总结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双吻合器在结直肠癌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应用,具有安全、省时、可靠的优点,是提高吻合成功率、减少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器吻合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结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72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吻合器一期切除吻合.结果 72例患者中右半结肠癌28例,左半结肠癌24例,直肠癌20例,均一期切除吻合成功,未发生吻合口漏.治愈68例(94.4%),围手术期死亡4例(5.6%),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2例(16.7%).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5年,病死率55.9%(38/6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62/68)、73.5%(50/68)和44.1%(30/68).结论 结肠癌并肠梗阻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吻合器一期切除吻合安全、可靠、省时,是提高吻合成功率,减少吻合口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病人经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行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共171例,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发生分为发生组(22例)和未发生组(149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ISR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71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共22例,发生率为12.87%;发生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 kg/m2比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比例、未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 LCA)比例及未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术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是否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是否保留LCA及是否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均是ISR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及术后第1天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病人共273例,根据甲状腺全切术后是否发生PHPP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价甲状腺全切术后PHP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术后第1天iPTH预测价值。结果 PHPP组术后第1天iPTH和血钙水平降低比例分别为72.73%(8/11),63.64%(7/11),显著高于无PHPP组的36.26%(95/262),35.88%(94/26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iPTH和血钙水平降低均是甲状腺全切术后PHP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iPTH水平预测甲状腺全切术后PHPP发生效能高于术后第1天血钙水平(P<0.05)。结论 术后第1天iPTH和血钙水平降低病人在甲状腺全切术后更易发生PHPP,且术后第1天iPTH水平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