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2月~2016年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61例PD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RBD筛查量表(RBDSQ)评估,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临床RBD组、亚临床RBD组和无RBD组。应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级、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14、HAMD24)、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应用TCD检测患者黑质回声强度,对患者服用抗PD药物进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换算。结果最终入组56例患者,根据PSG和RBDSQ结果分为临床RBD组25例,亚临床RBD组22例,无RBD组9例。临床RBD组及亚临床RBD组病程明显短于无RBD组,两组患者所需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均多于无RBD组(均P0.05)。临床RBD组的H-Y分级和PSQI评分均显著高于亚临床RBD组及无RBD组,亚临床RBD组的H-Y分级和PSQI评分显著高于无RBD组(均P0.05)。临床RBD组TCD阳性检出率高于无RBD组(P0.05)。RBDSQ评分与病程呈负相关,与H-Y分级、LDE、PSQ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PD患者RBD发生率高,伴RBD的患者病程短,RBD的严重程度与患者H-Y分级、LDE和总体睡眠质量显著相关。伴有临床RBD的PD患者黑质强回声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焦虑、抑郁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25例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图等检查,其中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患者15例(A组),不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10例(B组)。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青光眼病史长短、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单纯失眠、失眠并打鼾等方面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指标平均值均高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有96%存在多导睡眠图睡眠结构紊乱,与B组相比,A组总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5),有效睡眠时间(%)缩短(P〈0.05),醒觉时间增加(P〈0.05)。结论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与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更易出现睡眠结构紊乱。多导睡眠图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报道的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途径主要有经局部病变部位途径、经血液循环途径及经脑脊液循环途径3种目的:综述经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方式及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HKD全文数据库2000至2009年相关文献,叙述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方面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治疗机制。结果与结论:脑脊液适宜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经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但因神经干细胞的来源问题及治疗的机制、最佳时间窗和数量、安全性等诸多问题,仍需更深更广的研究,从而为蛛网膜下腔注射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证实脑室内、纹状体内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症状,并增加脑内多巴胺的水平,目前仅有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个例报道。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对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对象:2006-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由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作出明确诊断。 方法:移植前1 d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取患者自体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制成骨髓基质细胞悬液(细胞总数1×107),注入蛛网膜下腔,移植后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抗帕金森病治疗手段。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partⅠ、Ⅱ、Ⅲ、Ⅳ分别评价心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运动神经特性、并发症的治疗)、国际共济失调量表(包括姿势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4项因子)、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智力量表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评定。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临床疗效及各量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7例患者均完成12个月随访,其中自觉症状明显好转4例,移植后轻度好转或病情未进展2例,基本无效1例。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2个月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分、partⅡ及part Ⅲ分数均明显降低(P < 0.05),而partⅠ分数无明显变化(P > 0.05);国际共济失调量表总分及姿势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3项因子分数均明显下降(P < 0.05),而眼球运动障碍因子分数无明显变化(P > 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数明显增高(P < 0.05);简易智力量表分数无明显变化(P > 0.05)。 结论: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能够改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共济运动、言语及吞咽功能方面尤为突出,从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白血病临床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23岁。因“右下肢无力、头痛18d,左下肢无力伴视物成双6d”于2007年8月3日入院。患者18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下肢无力,行走时拖步,伴头痛、低热。6d前出现左下肢无力,蹲下后无力站起,双眼胀痛,视物成双,头胀痛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收集5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同期48例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对照组),对2组患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症状作比较分析.结果 狭窄组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比对照组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4.6%(18/52)与12.5%(6/48);x2=6.65,P<0.01);2组影像学均以基底节区腔隙性病灶为主,分水岭梗死狭窄组比率比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4%(8/52)与2.1%(1/48);x2=8.04,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须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慎重降压,避免病情加重,以利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6例脑出血患者及10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异常率。结果脑梗死组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脂蛋白(a)水平和异常率较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者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和异常率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神经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胚胎及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潜能,对脑损伤有较大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是含ELR的CXC类趋化因子,主要由激活的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其在炎症反应中可以诱导白细胞的趋化作用,与受体CXCR2有高度的亲和力,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与其受体CXCR2结合可能产生抗凋亡、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和抑制其迁移的功能。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首次发现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分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且在骨髓基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的表达上调1.5倍,提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对新生大鼠海马来源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将培养3代的神经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组,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生长曲线及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存活及增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及Real-time PCR检测神经干细胞中Nestin的表达来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随着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质量浓度从1 μg/L增加至20 μg/L,神经干细胞存活率逐渐增加,当质量浓度为10 μg/L时,神经干细胞存活率最高且细胞活力最好,再增至20 μg/L时,神经干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增加;②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组Nestin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③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组的Nestin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④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对海马来源神经干细胞具有促进存活和增殖的作用。 ORCID: 0000-0002-4733-3668(顾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PD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对58例PD患者和63例健康查体人群进行研究,其中PD伴骨质疏松25例,PD不伴骨质疏松33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腰椎及一侧股骨颈骨密度(BMD)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收集PD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其进行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部分(MDS-UPDRSⅢ)、Hoehn-Yahr分期(H-Y分期)评测及情绪、认知、睡眠等非运动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PD组股骨颈BMD、腰椎总BMD、25OHD均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率、25OHD缺乏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女性、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分期晚期、低体质指数是PD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情绪、认知、睡眠等非运动症状与PD患者骨质疏松不相关。结论 PD患者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其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a)[Lp (a)]及相关血脂指标预测缺血性卒中颈动脉斑块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9例缺血性卒中病人纳入研究样本,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无斑块组(48例)与斑块组(61例),结合斑块及超声特征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34例)与不稳定斑块组(27例),比较三组L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阳性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血脂指标与IMT厚度的相关性,建立Lp(a)对颈动脉斑块的风险预测模型,分析Lp(a)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效界值.结果 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及斑块不稳定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HDL-C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Lp(a)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共63例,血脂异常与IMT增厚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3,P=0.021),血脂异常诊断颈动脉斑块符合率85.32%(93/109),敏感性88.52%(54/61),特异性81.25%(39/48);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LDL-C、Lp(a)与IMT厚度正相关(R2=0.911、0.741、0.946),HDL-C与IMT厚度负相关(R2=0.356);Lp(a)对颈动脉斑块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15,标准误0.047,P=0.000,95%CI=0.723~0.907.最佳截断值为325 mg·L-1,此时敏感性78.3%,特异性93.9%.结论 血脂水平异常可作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的辅助预测指标,而Lp(a)可预测颈动脉斑块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