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6篇 |
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17篇 |
妇产科学 | 48篇 |
基础医学 | 76篇 |
口腔科学 | 68篇 |
临床医学 | 519篇 |
内科学 | 281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79篇 |
特种医学 | 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99篇 |
综合类 | 752篇 |
预防医学 | 300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381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330篇 |
肿瘤学 | 8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212篇 |
2011年 | 230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150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童年期心理创伤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和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 纳入抑郁症患者(n=78)和正常对照被试者(n=80),采用童年期创伤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两组测评.结果 ①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较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P<0.01),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P<0.01),童年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经历较高(P<0.01,P<0.05);②相关分析中,认知重评和性虐待、情感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述情量表总分和情感虐待、性虐待呈显著正相关性(P <0.05,P<0.01),外向型思维与性虐待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情绪调节功能失调和述情障碍,可能与童年期心理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导尿时会阴部备皮与不备皮护理措施对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12月份接收需行导尿处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为一组.观察组导尿时给予会阴部备皮,对照组导尿时会阴部不给予备皮,对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护理方便度、清洁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观察组护理方便度及清洁度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导尿时备皮护理措施对患者泌尿系感染具有显著预防效果,导尿前备皮护理可增加会阴部清洁度,提升护理方便度,有利于会阴护理,预防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角度法(TALA)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方法 收集2013年1~12月拍摄X线脊柱全长正位片(包括骨盆)的躯干失平衡患者5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2例,年龄12~48岁。由A、B 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使用躯干失平衡距离法(C7-CSVL)和TALA进行测量,间隔两周后重复测量1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分别比较两位医师每种方法的两次测量均数值,以及比较每位医师每种方法的测量均数值。 结果 每位医师采用C7-CSVL法的两次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ALA法测量的两次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医师采用C7-CSVL法所得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ALA法所得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较于传统的C7-CSVL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TALA法所得数值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同一测量者的两次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TALA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方法简单且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型含Bromo结构域蛋白(BRD4)拮抗剂对普通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14例普通型B-ALL患者(Ph+ B-ALL4例,Ph-B-ALL 10例)白血病细胞,在模拟骨髓微环境条件下进行短期培养;给予BRD4拮抗剂GSK525762A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Annexin V/7-AAD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MYC、CDK6、Bcl-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CDK6、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GSK525762A对14例普通型B-ALL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位IC50值为256.25 (90.64~1 378.39) nmol/L.500、1 000、2 500 nmol/LGSK525762A作用后中位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17% (9.38%~70.91%)、66.02% (24.36%~96.34%)、89.29%(39.29%~99.37%).GSK525762A对ph+与Ph-B-ALL细胞具有类似的作用,但对Ph+B-ALL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均弱于Ph-B-ALL细胞.1 000 nmol/L GSK525762A处理白血病细胞24、48 h后,c-MYC、CDK6和Bcl-2 mRNA表达水平下降,其中对ph+和Ph-B-ALL细胞c-MYC、CDK6mRNA的下调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Ph+ B-ALL细胞Bcl-2 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弱于对Ph-B-ALL细胞;GSK525762A处理后白血病细胞c-MYC、CDK6、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 GSK525762A可抑制普通型B-ALL原代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对Ph+ ALL细胞在体外具有一定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下调c-MYC、CDK6和Bcl-2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乙肝患者肝脏声学结构定量(ASQ)分析与病理及Fibroscan结果对比,初步探讨ASQ技术对乙肝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进行ASQ分析和Fibroscan检查,继之行肝脏穿刺活检.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ASQ定性分析彩色编码图表现为黄绿色区减少,红色区域增加,且不规则;ASQ定量分析图表现为红色曲线峰值变小,蓝色曲线峰值变大,曲线下面积增大.ASQ定量参数BR-Ratio值在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肝纤维化分期有较好正相关(r=0.772,P<0.05),当S≥1、S≥2、S≥3、S≥4时BR-Ratio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913、0.962、0.974; BR-Ratio值区分S≥1、S≥2、S≥3、S≥4的截断值分别为0.33、0.37、0.49、0.55.对ASQ及Fibroscan的AUC进行比较,P均>0.05.结论 ASQ技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与Fibroscan相近,在肝纤维化定量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是真菌性角膜炎的易感人群.穿透角膜移植术是高危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缺乏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眼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探讨糖尿病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拟行角膜移植术的92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及106例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植片排斥反应、真菌复发、并发性白内障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结果 2个组患者的角膜均为中度和重度感染,其不同感染程度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66,P=0.684).2个组间曲霉菌属感染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0,P=0.854);镰刀菌属感染和念珠菌属感染眼数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68,P=0.010;x2=3.874,P=0.049).术后1周~2年,2个组患者术后BCVA均高于术前.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BCVA>0.3者均低于相应的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2.39%和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6,P=0.038);真菌复发的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1,P=0.047);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9.78%和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2,P=0.041);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分别为5.43%和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8,P=0.05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组间术后排斥反应、真菌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较慢,移植排斥反应、真菌复发、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CD对针灸组、推拿组、电针推拿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观察比较三组疗效。结果电针组、推拿组、电针推拿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相比均明显增加( P<0.01),推拿组疗效好于电针组( P<0.01),电针推拿组疗效好于推拿组( P<0.01)。结论电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两者联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的患者中,双异位甲状腺的发生率,并对比甲状腺不同异位情况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因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而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静态显像在静脉注射99TcmO4-后30 min进行,根据显像结果判断异位甲状腺的位置和数目.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行颈部超声检查.其中,共有122例患者被筛检出,根据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分为3组,单异位甲状腺组、双异位甲状腺组、无甲状腺组.结果 在122例异位甲状腺患者中,3组所占比例分别为单异位甲状腺组(83/122,68.03%)、双异位甲状腺组(7/122,5.74%)、无甲状腺组(32/122,26.23%).随着异位甲状腺个数的增加,患者的年龄、游离T3、游离T4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F =110.42,69.70,64.51,P均<0.01),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双异位甲状腺组为著,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1,P<0.01).双异位甲状腺组有女性4例、男性3例,其中6例异位部位均为舌下区和舌骨下区,1例为舌根部和舌骨下区.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论 在本研究中,双异位甲状腺在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74%.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异位部位常在舌根部、舌下区和舌骨下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