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药学 | 18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莲房原花青素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观察莲房原花青素 (LSPC)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diltiazem (10mg·kg-1·d-1)和复方丹参 (8mg·kg-1·d-1)为阳性对照 ,LSPC治疗性口服给药 1h后 ,分别采用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Iso ,40mg·kg-1·d-1,共 2d)造成心肌损伤模型和大鼠冠脉结扎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果 LSPC可剂量依赖性拮抗Iso引起的大鼠心肌酶释放量、心肌钙含量的增加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并可缓解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序 ,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的比值。结论 提示LSPC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抗心肌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2.
阿魏酸川芎嗪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阿魏酸川芎嗪的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设无水乙醇空白对照组、川芎嗪阳性对照组和阿魏酸川芎嗪组 ,体内实验设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川芎嗪组阳性对照组和阿魏酸川芎嗪组 ,用MPG - 3E型血液聚集仪测定ADP诱导血小板最大凝集率。结果 :体内外实验中 ,阿魏酸川芎嗪组的血小板最大凝集率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同浓度或同剂量的川芎嗪对照组 ,其IC50 =0 .0 5 4mol·L-1。结论 :阿魏酸川芎嗪对ADP诱导的血小板体内外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造成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拘束负荷方法引起小鼠应激性肝损伤模型。赖氏法和TBARS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HPLC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维生素C及谷胱甘肽水平,ORAC方法测定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指数及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与拘束模型组相比,藤茶总黄酮可以明显提高拘束负荷小鼠肝组织匀浆的抗氧化能力指数、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水平,有效降低血浆中丙二醛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水平。藤茶总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在体外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提取物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中药灯盏花提取物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灯盏花提取物低剂量组(5mg·kg-1·d-1,E1)、高剂量组(10mg·kg-1·d-1,E2)、环孢素A(CsA)组和对照组(C组)。移植术后各实验组受体腹腔注射药物至移植心停跳。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病理变化及受体外周血液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结果:E1组、E2组和CsA组受体大鼠外周血IL-2的水平明显较C组低,同时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C组延长,排斥反应减弱。结论:灯盏花提取物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移植心脏的排斥反应,并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类化合物对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拘束应激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拘束负荷法造成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应用赖氏法测定小鼠血浆中ALT活性,TBARS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的MDA含量,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法测定血浆抗氧化能力指数,HPLC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维生素C和GSH水平,以及ORAC法测定和观察丹参酮类化合物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与拘束模型组相比,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均可明显降低应激小鼠血浆ALT水平,提高肝组织匀浆的抗氧化能力指数、维生素C和GSH水平,并降低MDA含量。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体外也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二氢丹参酮的抗氧化作用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丹参酮类化合物。结论丹参酮类化合物对拘束应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温下方逆转A549/DDP细胞的多药耐药及对膜表面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研究温下方对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正常血清及不同浓度的温下方含药血清作用于A549/DDP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温下方含药血清对A549/DDP细胞的逆转作用;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温下方含药血清能明显逆转A549/DDP细胞的多药耐药,增敏倍数为2~2.5倍。并可明显降低P-gp、LRP、MRP蛋白表达。结论温下方通过降低P-gp、LRP、MRP的表达以增强A549/DDP对化疗药的敏感性,逆转肺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分类介绍降糖药的应用进展情况,评价其疗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研制开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介绍临床使用的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结果按作用机制和结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结论世界各国在现有降糖药基础上应加大科研力度,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正交试验优化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复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和四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设计,以移植物体积大小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形成的影响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子宫内膜最佳种植部位在子宫旁韧带。发情情况及子宫内膜种植方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明显。内膜不与肌肉层分离和外加雌激素对大鼠异位内膜生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个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注射雌激素>不分离肌肉层>种植方向、发情情况。结论通过优化试验方法,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造膜效果,为科学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延肾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延肾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延肾胶囊中的三七、大黄、黄芪;以薄层双波长反射式锯齿扫描法测定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的含量: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20∶10∶0.5);检测波长为437nm,参比波长为700nm,散射参数为3.0;狭缝为0.4mm×0.4mm。结果:三七、大黄、黄芪的薄层斑点清晰,分离良好。大黄素点样浓度在0.5~2.5μg·mL-1范围内与斑点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6%,RSD=1.44%(n=5)。结论:制备方法简便、可行;所建标准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