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洋放线菌11014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Ⅰ.环二肽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研究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11014发酵物中的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经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分离得到13个环二肽,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分析,分别确定为环(亮氨酸-丙氨酸).环(亮氨酸-甘氨酸),环(异亮氨酸-丙氮酸),环(缬氮酸-丙氮酸).环(丙氨酸-苯丙氮酸),环(苯丙氮酸-甘氮酸).环(酪氮酸-甘氮酸),环(脯氮酸-酪氮酸),环(脯氨酸-苯丙氨酸),环(4-羟基-脯氮酸-苯丙氮酸).环(4-羟基-脯氮酸-亮氨酸).环(脯氮酸-缬氨酸),环(脯氮酸-亮氨酸)。首次以磺酰罗丹明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测试,化合物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具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5μg/ml浓度抑制率为48.3%)。 相似文献
2.
东京枫杨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阐明中国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中草药东京枫杨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以细胞凋亡诱导、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抗癌指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和流式细胞术,跟踪分离活性成分,利用理化手段鉴定化学结构;用SRB法及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从东京枫杨中分离鉴定了3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1)、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酸(2)和乌苏酸(3),并对化合物1~3和白桦酯酸(4)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化合物1~4在10 mg/L浓度下对K562细胞增殖的的抑制率分别为42.4%、45.2%、33.7%和34.3%.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化合物3对tsFT210细胞有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海洋来源的放线菌3295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对海洋来源的放线菌3295代谢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利用细胞周期抑制为抗肿瘤活性指标,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和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3295活性菌株发酵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用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 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I,结构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化合物Ⅰ对小鼠乳腺癌温敏型tsFT210细胞具有G0/G1期细胞周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洋来源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放线菌是迄今最重要和最大的药用微生物种群。海洋放线茵生存于苛刻特殊的海洋环境,使其具备了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其次级代谢产物在结构类型以及在生物活性等方面都呈现出与陆生放线茵不同的特点和多样性。多年来,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天然活性产物持续从海洋来源放线茵代谢产物中被发现,这些活性化合物为新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有些已进入研发阶段。近年,海洋放线茵活性产物的研究仍然是海洋微生物产物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按化舍物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海洋来源放线茵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中药大血藤中酚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中药大血藤中抗癌活性成分.方法以细胞周期抑制、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抗癌指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HP-20等色谱方法,跟踪分离活性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了化学结构,用SRB法及流式细胞术评价其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从大血藤茎中分离得到7个酚酸类化合物:3,5-O-二甲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绿原酸(3)、N-(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4)、对-羟基苯乙醇(5)、(-)-表儿茶素(6)、缩合鞣质B2(7).化合物3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7.2 μg/mL,化合物4在100 μg/mL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46.6%.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化合物7对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和K562细胞均显示G2/M期抑制作用,为一新的细胞周期抑制剂.除化合物2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海洋来源黄直丝链霉菌产物中新细胞周期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海洋来源黄直丝链霉菌Z4-007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与分离技术紧密结合的活性跟踪分离模式,以细胞周期抑制活性为抗肿瘤指标,分离纯化活性成分;根据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流式细胞术测试化合物活性。结果 从黄直丝链霉菌Z4-007发酵物中分离得到4个活性化合物,其中1个鉴定为1-(2,4-二羟基-3,5-二甲基苯基)-(2E,4E)-己二烯-1-酮(1),其余3个初步推测为环肽类化合物。用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经用流式细胞术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在高浓度时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0/G1期,而在低浓度时则抑制在G2/M期并显示出一定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链霉菌属的微生物产物中分离得到,是一个新的细胞周期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8.
海洋来源真菌A-f-11中吲哚二酮哌嗪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洋来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真菌A-f-11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含吲哚基的二酮哌嗪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cyclo—L—tryptophyl-L—proline(1),N—Prenyl—cyclo—L—tryptophyl—L—proline(2),tryprostatln B(3),demethoxyfumltremorgin C(4),fumitremorgin C(5),cyclotryprostatins B(6)和fumitremorgin B(7),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利用丽丝胺罗丹明法,对7个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长叶水麻的三个酚酸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长叶水麻Debregeasia longifolia(Burm.f.)Wedd.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利用大孔树脂HP-20、Sephadex LH-20、硅胶等柱色谱和制备HPLC色谱等技术,分离精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用流式细胞术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从长叶水麻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没食子酸(1)、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和(-)-表儿茶素(3)等3个酚酸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具有细胞周期G2/M期抑制活性.化合物1和2系首次从长叶水麻中分离得到,1为该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