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身麻醉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并未终止,各种保护反射尚未恢复,易发生呼吸、循环系统等并发症[1].全麻术后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唤醒,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苏醒期间加强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18例颅内肿瘤术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洁  洪黎霞  陈光彬  崔雯 《安徽医药》2019,40(7):822-825
目的 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应用无痛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10月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麻醉复苏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麻醉复苏室护士"一对一"责任制护理、转移注意力法护理、超前镇痛用药的护理等一系列无痛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复苏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比对照组短,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NRS评分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护理能有效控制麻醉苏醒期患者急性疼痛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小儿麻醉手术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以及躁动不安等情况.虽然躁动不安只是短暂的,但确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并发症.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疝囊高位结扎术后苏醒期患儿56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度干预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保温毯、输入加温液体、DAR人工鼻气道加温湿化等综合性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患者麻醉前的体温,入麻醉后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体温,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血压异常、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入PACU的体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温度干预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口咽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72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监测病人处置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处置前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O.05)。两组处置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放置口咽通气道后病人的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结论舌后坠病人放置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能较好解决舌后坠,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统计2010年1月-2010年4月76例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病人,分别记录他们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发生低氧血症11例,高血压7例,躁动6例,低体温4例,苏醒延迟2例.认为给予早期观察与护理,可避免病人在PACU期间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洪黎霞  闵立霞 《全科护理》2011,(17):1549-155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气囊放气的方法。[方法]将6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气囊按1次放气,实验组分3次放气,在放气的过程中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呛咳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放气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呛咳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次放气能减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拔管放气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呛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一般在术后60~90分钟即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1].全身麻醉后患者能否及时清醒是临床上判断医护质量的标志之一,也是患者能否顺利康复的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对18例麻醉苏醒延迟的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及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麻患儿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及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麻醉苏醒室(PACU)护士必须熟悉患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使患儿平稳过渡到清醒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PACU共收治全麻术后患儿137例,全部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0.
朱洁  洪黎霞  陈光彬  崔雯 《安徽医学》2019,40(7):822-825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应用无痛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10月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麻醉复苏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麻醉复苏室护士"一对一"责任制护理、转移注意力法护理、超前镇痛用药的护理等一系列无痛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复苏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比对照组短,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NRS评分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无痛护理能有效控制麻醉苏醒期患者急性疼痛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