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200)ml,其中RAPN为150(30~1200)ml,LPN为50(5~1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例1男,47岁,胸部钝痛4年,于2011年6月11日来我院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64层螺旋CTA显示左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伴少量软斑块,局部管腔狭窄约30%~40%.同时显示主动脉瓣与室间隔肌部之间的室间隔膜部向右心室膨出,形成一大小约13 mm×11 mm瘤体,以薄壁与右心室血液分隔,未见左向右分流及附壁血栓(图1,2).MSCT拟诊Ⅰ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aneurysm of the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um,AMS).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室间隔膜部向右膨出,范围约13 mm×10 mm,壁薄,二尖瓣、三尖瓣功能良好,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可见室间隔膜部膨出处有涡流.该患者既往体健,从未发现心脏杂音和异常心电图.曾于2006年7月在我院进行过冠状动脉CTA检查,经对比两次图像AMS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14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29.4(2~63)岁。术前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插管造影、CTU或磁共振水成像检查临床确诊,均采用腹腔镜巨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109~289)min,平均出血量55(30~10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5(5~20)d。术后1例患者出现尿漏,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于7天后尿漏消失。随访6~24个月,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与术前情况对比显示,输尿管梗阻消失,肾积水未见加重或减轻,患者腰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结论:腹腔镜巨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偶尔或短期出现的耳鸣并不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而频繁和持续存在的耳鸣让患者难以忍受,注意力下降、睡眠质量低下,继而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是否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耳鸣从急性向慢性的发展存在着怎样的机制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1 心电图资料 患者男,71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停止排尿8小时急诊入院治疗。查体:神清,表情痛苦,血压180/90mmHg(24/12kPa),呼吸24次/min,心率36次/min,心律不齐,有早搏。双肺呼吸音清,肝脾未及,下腹部膀胱区充盈,触痛明显。肛诊:前列腺肥大Ⅱ度,触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临床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相对较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在肺腺癌移植治疗过程中对免疫的影响也缺乏报道。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肺腺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Wistar大鼠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进行鉴定。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9只,建立肺腺癌模型,常规处理组不给予任何方法治疗,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入0.2 mL含有2.5×106 L^(-1)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大鼠治疗后检测其免疫指标。2组大鼠分别于治疗4,10,14 d后麻醉处死(n=3),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肺腺癌免疫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从大鼠外周血新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且体积相对较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培养5 d后细胞生长迅速,圆形细胞开始向两端伸展,并呈现梭形,从而能够形成较小的细胞集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后先后经历了生长滞缓期、对数增殖期以及生长平台期;(2)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细胞,干细胞因子受体CD90、CD133及Flk-1均有表达,提示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培养4,10,14 d后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CD90,CD133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Flk-1呈现上升趋势;(4)在移植治疗后第4,10,14天,细胞移植组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6显著高于常规处理组(P<0.05),而核因子κB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5)结果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应用于治疗肺腺癌能够分泌大量营养因子,治疗过程中能够增强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并联合多排螺旋CT(MDCT)扫描诊断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2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患者术前的肿瘤VEGF-C的蛋白水平的表达,并MDCT平扫及三期强化动态扫描、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有无转移.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且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VEGF-C与螺旋CT两者评估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7.0%,67.9%,74.8%与47.8%,80.2%,68.5%; VEGF-C联合MD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4.0%,准确性为86.6%.结论 VEGF-C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道浸润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C表达能够预示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前VEGF-C表达可有效地判断膀胱癌淋巴结转移,联合MDCT扫描可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24例输尿管狭窄患者行逆行或顺行球囊扩张术,均为单侧狭窄,其中左侧13例,右侧11例;经B超、利尿性肾图、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或)CTU、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经皮肾镜技术(PCNL)术或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后狭窄13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口取石术后狭窄6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后狭窄4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狭窄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行利尿性肾图、IVP及B超检查。结果逆行置管成功23例,行逆行球囊扩张术,并留置双J管;逆行置管失败1例,行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并留置双J管。24例球囊扩张术的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45 min,术后住院时间2~4 d,平均3 d。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24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9例,无效2例。结论逆行或顺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0.
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 方法 睾丸原发淋巴瘤患者12例.年龄36~78岁.平均62岁.首诊症状:单纯睾丸增大8例;睾丸增大伴阴囊胀痛3例,伴发热1例;阴囊下坠1例.单侧11例,双侧1例.病程15 d~6个月.12例超声检查均有睾丸实质性肿块.10例行CT检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Ann Arbor分期ⅠE 9例、ⅡE2例、ⅢE 1例.12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0例术后接受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4~8个疗程.5例在化疗后行放射治疗,放疗剂量25~50 Gy. 结果 12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度恶性3例、中度恶性9例.免疫分型:B细胞型8例,T细胞型2例,分类不明确2例.随访1~9年,失访1例.术后2年非癌死亡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11),40%(4/10),20%(2/10).肿瘤复发转移部位包括对侧睾丸3例,中枢神经系统3例,肝转移1例,腹膜后广泛转移1例. 结论 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低,应采取综合治疗.Ⅰ E、ⅡE期患者应给予手术加放射治疗加化疗,对侧睾丸应预防性照射.ⅡE期以上患者术后应先行化疗,然后根据病情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