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腕舟骨骨折患者螺旋CT及X线片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方式诊断腕舟骨骨折准确性,分析螺旋CT及MPR诊断腕舟骨骨折分型情况。结果螺旋CT及MPR诊断腕舟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8.31%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7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及MPR诊断腕舟骨关节的分型显示,5.17%A1型,13.79%A2型,5.17%B1型,43.11%B2性,20.69%B3型,12.07%B4型。结论螺旋CT及MPR可提高腕舟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明确骨折分型,可为确定治疗方案可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成绩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微课”网络教学在显微骨科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11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8人)和对照组(58人),对于相同的临床骨科教学内容,分别采取网络“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考核,并自设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通过SPSS 23.0对考试结果进行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 在经过微课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94.86±3.73) vs. (91.03±4.02),t=-3.976,P=0.000]和临床操作成绩[(91.81±4.51) vs. (86.93±4.62),t=-5.999,P=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对教学方法有效性、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提升临床学习积极性、系统建立临床思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5个项目的满意率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网络“微课”教学显著提升了显微骨科的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仍要进一步完善微课教学内容和互动体系,达到更系统且长久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开口截骨植骨术与闭口式截骨术对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的疗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4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46例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手术方法分为开口组25例和闭口组21例,开口组行开口式桡骨远端截骨术,闭口组行闭口式桡骨截骨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截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手术前、术后测量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尺骨变异程度,并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开口组和闭口组患者手术时间[(129.4±13.2)min vs.(135.2±14.8)min]、截骨愈合时间[(2.1±0.4)个月vs.(2.2±0.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口组并发症发生率16.0%(4/25),闭合组为14.3%(3/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掌倾角显著降低,尺偏角显著增加,尺骨变异显著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闭口组尺偏角显著小于开口组[(19.3±2.5)°vs.(24.6±3.7)°],尺骨变异显著低于开口组[(0.4±0.1)mm vs.(2.8±0.4)mm,P0.05]。术后两组患者屈伸活动、旋转活动均显著提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口组屈伸活动度显著大于开口组[(143.8±17.6)°vs.(114.3±14.7)°,P0.05],两组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4±17.1)°vs.(153.7±16.5)°,P0.05]。闭口组优良率为95.2%,开口组优良率为72.0%,闭口组腕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开口组(P0.05)。结论闭口式截骨术在改善桡骨远端畸形愈合患者尺骨变异、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开口式矫形截骨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大转子重建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例高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大转子重建型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 ~48个月,平均(16±1)个月.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应用大转子重建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练,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黄成校 《医学综述》2013,19(11):1979-1982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期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发生转移早,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都是世界难题。既往骨肉瘤仅限于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20%左右。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骨肉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从传统截肢手术到保肢手术,从新辅助化疗支持下的保肢综合治疗到分子水平的基因治疗,从骨肉瘤细胞端粒酶靶向骨肉瘤干细胞治疗等,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新辅助化疗下的保肢综合治疗在临床顺利、成功地开展,有效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可使患者免受截肢的痛苦,保肢手术已成为肢体骨肉瘤外科治疗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学生对新疆医科大学84门网络资源共享专业课程的认知和利用现况及民族和专业差异。方法 通过立意抽样方法抽取我校2015级医学相关专业26个班级共计1 4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不同专业和民族学生对我校网络资源共享专业课程的认知和知晓、利用情况,获得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门专业网络课程中预防医学类、中国医学类、临床医学类、药学类各专业课程的点击量分别占总点击量的19.0%、33.3%、35.7%和11.9%,临床医学课程点击量5万次以上占50%,预防医学占21.4%,中医学和药学点击量均为14.3%,但点击量总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9.8%的大学生对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概念具有准确的认知,但是存在性别和专业之间的差异( χ2性别=11.013,P=0.026; χ2专业=136.08,P=0.000),民族之间差异不大( χ2=11.378,P=0.497);被调查学生对网络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知晓率达到90.1%,没有表现出性别、民族和专业之间的差异(P >0.05)。71.9%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作为课程学习的参考资源,46.6%用于学习内容参考,35.5%用于了解与课程相关其他资源,30.1%用于实验和练习,10%用于参加网上课程论坛的讨论;汉族和哈萨克族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主要用于学习、实验和练习,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主要用于学习和参与网上课程论坛讨论,存在差异( χ2=26.889,P=0.001);预防专业学生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利用率较高,药学专业相对较低,存在专业差异( χ2=38.01,P=0.004);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目的主要用于制定学习规划,而汉族用于学习与当前课程相关内容;预防医学学生用于提升能力的占44.7%,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药学专业学生用于帮助制定学习计划比例(18.4%)和提升能力(1.0%)均较其他专业低,存在差异( χ2民族=37.654,P=0.001; χ2专业=73.68,P=0.000)。结论 我校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知晓率较高且认知准确,但是不同民族和专业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方式和目的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可能与不同专业性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和评价体系有关,提示我校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课程的监管和评价,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路海鸥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4-02—2015-10诊治的8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观察组43例行前路海鸥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43例行前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融合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踝关节融合时间,术后1、3、6、12、24个月AOFAS评分、SF-36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8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3(24~28)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融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12、24个月AOFAS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海鸥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融合术能明显缩短创伤性踝关节炎融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损伤最常见的类型,缝线桥技术使关节镜手术成为肩袖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愈合慢和再损伤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肩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需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应用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缝线桥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以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和术后再损伤率为评估指标评价两种技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角度、体侧外旋角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角度、体侧外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12个月的再损伤率(0%)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与传统缝线桥技术相比,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能减少再损伤率,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支架注入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转子间,探讨其对骨缺损后骨质量的局部改善情况.方法 通过切除30只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用电钻在股骨转子间人为制作骨缺损;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给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药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模型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入PBS缓冲液,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分别考察术后1、3个月骨缺损部位的骨矿含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及分离度.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支架体外培养7 d,发现细胞在支架表面黏附、生长良好.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动物术后1个月的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增大,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减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矿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给药组动物术后3个月的骨矿含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大于模型组,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可修复大鼠骨质疏松部位骨缺损,改建骨小梁结构,提高骨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熏洗方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治疗,治疗组给予关节熏洗方局部熏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为80.8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熏洗方可改善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和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