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纯  温馨  黄乐  赵宁 《上海口腔医学》2022,31(5):550-555
目的: 应用颅面部锥形束CT(CBCT)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上、下颌后牙倾斜角度、牙弓及基骨弓宽度进行分析,通过模拟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分析上、下颌矢状向变化对上、下颌骨宽度协调关系的影响,对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治疗中上颌牙弓扩大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20例,Ⅰ类个别正常患者20例,共4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拍摄颅面部CBCT,使用Mimics 20.0软件测量2组患者第一磨牙的颊舌向倾斜度,上、下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间基骨弓宽度。对Ⅲ类错患者上颌前方牵引进行三维模拟,对上、下颌骨矢状关系改变后的牙弓和基骨弓宽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Ⅲ类错患者上颌磨牙颊侧倾斜,下颌磨牙舌侧倾斜 (P<0.01);Ⅲ类和Ⅰ类错患者下颌基骨弓宽度无显著差异,上颌基骨弓宽度Ⅲ类患者显著小于Ⅰ类患者(P<0.01),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Ⅲ类患者显著小于Ⅰ类患者 (P<0.01);而上、下颌牙弓宽度2组间无显著差异。上颌模拟前移3 mm时,Ⅲ类错患者上颌牙弓宽度显著大于下颌 (P<0.05);上颌模拟前移4 mm时,上、下颌牙弓宽度差Ⅲ类患者显著大于Ⅰ类患者 (P<0.05);上颌模拟前移2 mm时,上颌基骨弓宽度和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Ⅲ类患者显著小于Ⅰ类患者(P<0.05);前移3 mm时,上颌基骨弓宽度和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患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颌基骨宽度不足,上颌磨牙颊向和下磨牙舌向代偿性倾斜;但在上颌前牵引矫形治疗中,上、下牙弓和基骨弓宽度的协调程度随着上颌前移及下颌后下旋转的量而改变。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变化是上颌骨是否需要扩弓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如变化量超过3 mm,多数患者不需要在前方牵引治疗中配合上颌扩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儿童医院收治的119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气、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根据神经电生理将患儿分为DPN组(68例)和非DPN(NDPN)组(51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发现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儿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酮症酸中毒、血脂、C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血压、胰岛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Estimate=0.73,Se=0.29,Wald=6.29,OR=2.07,95% CI:1.17 ~ 3.66,P=0.01)、血糖(Estimate=0.86,Se=0.42,Wald=4.15,OR=2.37,95% CI:1.03 ~5.44,P=0.04)、C肽(Estimate=1.74,Se=0.44,Wald=15.93,OR=5.69,95% CI:2.42 ~ 13.37,P=0.01)与DPN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影响DPN的因素较多,病程、血糖、C肽是DPN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防止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介绍胡学军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胡教授在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哮喘时,多以分期论治与辨证论治方法相结合,注重体质,兼顾气候,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并针对不同体质类型选方用药有所不同,用药时注意双向调节,同时注重疾病的预防,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分析神经内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提高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方法成立暖霞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调查留置针留置现状及影响因素,用SPSS 10.0统计出拔管比例,借助鱼骨图分析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统计活动前后留置时间,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 2012年7—12月比2012年1—6月留置针留置时间相应延长,平均留置时间由(34.21±0.31)h提高至(66.26±0.23)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推进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患者不良反应及穿刺痛苦减少,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难治性发热的经验。胡教授认为难治性发热的病机复杂,在辨清病因的基础上,应辨悉病机,据证遣方用药,且应病、证、症相结合,仔细观察病情,随时调整处方。举大承气汤治咽喉疼痛发热、通脉四逆汤治头面疔疮疼痛发热、小柴胡汤治口腔癌术后反复发热3案,辨证准确,用药精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血浆中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DLPC)浓度测定的方法。方法 2010年11月-2011年1月,7例受试者,3例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软胶囊(试验制剂),3例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参比制剂),1例未服药;采集服药者血浆,对各种检测方法、样品预处理条件进行考核;用建立的方法对6例服药者和1例未服药者血浆DLPC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最终建立的方法为:采用API 3000型HP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正离子扫描,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色谱柱为Ultimate CN分析柱(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80︰20︰0.05,V/V/V),流速为0.5 mL/min,格列齐特作为内标。受试者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软胶囊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后,DLPC血浆浓度水平均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未服药者血浆DLPC浓度也有较高浓度水平。结论所建立的HPLC-MS/MS法,未能用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软胶囊生物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酮症酸中毒(DKA)患儿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T1DM并DKA患儿30例,于确诊24 h内(DKA 1组)及DKA纠正后10 d(DKA 2组)采血,另选取同期住院的不伴感染、缺氧、肿瘤或结缔组织病的同年龄同性别患儿30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测定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HIF-1α与VEG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性。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HIF-1α及V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DKA1组HIF-1α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DKA纠正后HIF-1α及VEGF水平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但直至DKA纠正后10 d(DKA2组)仍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Real-time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位于预期位置,确定产物特异性。结论 T1DM并DKA患儿CD4+T淋巴细胞HIF-1α与VEGFmRNA水平升高,且DKA纠正后HIF-1α与VEGF mRNA水平不能恢复至正常,这可能与T1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例非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7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2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6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瘤卒中3例.其中17例接受手术治疗证实.结果 19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3例,植物生存2例,临床治愈14例.结论 开颅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是自发性颅内血肿治疗的首选方法,微创穿刺引流不适用于非高血压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两起甲肝暴发的流行特征与原因,探讨防止学校疫情暴发的长效机制. 方法 对出现甲肝症状的患者全面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抽取血样,同时对学校内外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采样,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起疫情共发病217例,均是由于学校饮水污染而引起的甲肝暴发. 结论各级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只有健全防病机制,完善卫生设施,加强学生饮用水消毒、疫情监测与报告,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疫苗接种率,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才能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病率,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