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手指关节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9~53岁,平均31.7岁;示指3例,中指6例;掌指关节(MP)关节炎4例,近侧指骨间关节(PIP)关节炎5例;均为创伤后继发的手指关节炎.采用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跖趾或趾骨间关节移植进行治疗,同时将受区废弃关节(7例)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2例)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长度,供区创面均直接关闭.术后观察手指和足趾骨折愈合情况、外形、移植关节活动度(ROM)、术后供区愈合情况和行走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术后9例移植关节全部成活,1例足部供区行髂骨植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1周伤口不愈合,考虑为内固定物排异反应,予拆除钢板改克氏针交叉固定,2周后创口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平均8.3周,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移植后的MP活动度为50°~75°,平均65.3°,PIP活动度为10°~85°,平均60.6°.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足趾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12周,平均10.2周,所有患者足趾外形良好,行走功能正常.2例取髂骨患者供区仅残留一条线形瘢痕,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结论 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同时应用受区废弃关节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不仅能恢复手指关节的正常结构,使关节具有良好的功能,而且能保留足趾外形与功能,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联,以期获得帮助患者家属提高心理动力的有效因素。方法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便利抽取的164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处于较高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 ICU患者家属有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而且与性别和地域文化因素有关;家属多选用消极应对方式,且形成恶性循环;医务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4.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具有发病急重、病情复杂多变、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已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达80%~90%患者因颅内病变动脉原位狭窄上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脑血管急性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明确病因后,及时有效开通血管,恢复颅内灌注血流,挽救半暗带区域内可逆性的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的缺失为治疗关键。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等。根据TOAST病因分型,对于小血管闭塞脑梗死,血栓负荷量小,静脉或动脉溶栓疗效显著,但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单纯的静脉内溶栓,血管再通率低,预后较差。2015年国际公布五大临研究表明,机械取栓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再通率,目前国内常用的取栓支架为Solitaire支架和Trevo支架,其中Solitaire支架在国内外已大量使用,治疗效果安全有效。而Trevo支架在欧美国家运用较多,国内准入较晚,临床经验不足。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Trevo支架取栓系统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手部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脱套伤并皮肤缺损的覆盖,由于面积巨大、功能要求高,临床治疗困难,尤其是合并全手背及手掌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脱套伤,处理极为棘手[1-3].传统的腹部双皮瓣包埋术因腹部瘢痕巨大、皮瓣臃肿、断蒂时间长而影响手功能,现已较少使用;采用多组游离皮瓣组合移植,显微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供区血管蒂不好匹配,而且对供区组织影响较大[4-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Ⅱ型、Ⅴ型腓骨瓣重建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建立Ⅴ型和Ⅱ型的简化模型,分别模拟采用Ⅱ型V型腓骨瓣重建跟骨缺损,以结构力学计算得到的位移作为评价足功能指标,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比较两者的稳定性.结果 建立了Ⅱ型腓骨瓣与Ⅴ型腓骨瓣修复简化模型并得到分析后的理论数据.理论计算表明,Ⅱ型腓骨瓣的稳定性优于Ⅴ型.两种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刺激不同下肢穴位对岛叶皮质的激活效应.方法 纳入健康右利手受试者20例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采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功能像.扫描时受试者放松闭眼,但不能入睡.穴位刺激采用组块方式.采用一块海绵以2 Hz频率分别刷拂右下肢不同穴位.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组分析,以小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缝线与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量表评分、患健侧位移差值及屈曲挛缩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患健侧位移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屈曲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提高复位稳定性和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接近,但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方案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差异及CHA2DS2-VASc评分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 36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根据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将其分为NYHA Ⅰ级组(1 180例)、NYHA Ⅱ级组(1 168例)、NYHA Ⅲ级组(1 187例)和NYHA Ⅳ级组(82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YHA心功能分级对心力衰竭患者罹患血栓栓塞疾病风险的影响,NYHA心功能分级与CHA2DS2-VASc评分之间的线性相关度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判定CHA2DS2-VASc评分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 结果4组患者间年龄(F = 106.490,P<0.001)、女性(H = 79.101,P< 0.001)、年龄亚组(H = 256.557,P<0.001)、高血压(H = 8.092,P = 0.044)、糖尿病(H = 8.060,P = 0.045)、血栓栓塞疾病(H = 41.427,P<0.001)、血管疾病(H = 40.567,P < 0.001)、高脂血症(H = 260.762,P < 0.001)及心房颤动(H = 306.597,P < 0.001)比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NYHA Ⅰ级组比较,女性比例,NYHA Ⅱ~Ⅳ级组患者中65~74岁与≥ 75岁比例,以及患糖尿病、血栓栓塞疾病、血管疾病、心房颤动比例均显著升高(P均< 0.05)。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危险因素后发现,NYHA Ⅲ级[比值比(OR)=1.500,95%置信区间(CI)(1.126,1.999),P = 0.006]与NYHA Ⅳ级[OR = 1.688,95%CI(1.239,2.300),P = 0.001]均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功能级别与CHA2DS2-VASc评分两变量之间呈弱相关(r = 0.193,P <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AUC = 0.902,95%CI(0.890,0.915),P < 0.001]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结论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栓栓塞风险越高。合并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时,可采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栓塞风险的同时给予恰当的抗凝治疗,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杨荣  宋亮  魏鹏绪  张宁  王丽  李增勇 《中国康复》2020,35(9):484-487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脑电信号的研究历史已近40年,研究成果与应用不断更新。总体而言,脑电信号分为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1]。当对被试身体或者大脑进行特定刺激时,施加刺激中或者刺激后会在大脑皮层检测到具有固定规律的脑电信号电位变化,即为诱发脑电,由听觉刺激引发的神经系统反应即为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CAEP)。CAEP一般由简单认知任务刺激产生,经大量脑电信号短时间平均得到,操作简单,信噪比和特征稳定性较高,受试者一般不需要经过多次训练,应用范围广[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