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58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59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地区不断扩展蔓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森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ensu)、阿氏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和加里尼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等三种基因分型的伯氏疏螺旋体与莱姆病发病密切相关。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媒介生物、宿主动物密切相关,不同基因型引起的临床表现差异巨大。莱姆病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局灶期表现为蜱虫叮咬部位的游走性红斑,播散期可出现多发性红斑、螺旋体淋巴细胞瘤、神经系统莱姆病、心肌炎或关节炎,晚期发散期表现为慢性萎缩性关节炎和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BTX-A注射唾液腺改善脑卒中流涎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30例脑卒中后流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12周,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予超声引导下100U BTX-A双侧腮腺和颌下腺分别注射35U及15U。采用流涎频率评分、教师流涎分级法(TDS)、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中关于流涎的分级标准于BTX-A治疗前、治疗12周后评估各组患者的流涎程度。结果 BTX-A注射唾液腺12周后,治疗组的流涎频率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TDS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Frenchay流涎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吞咽训练配合BTX-A注射唾液腺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流涎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副作用少,对改善患者形象及生活自信建立帮助巨大,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脐带Wharton’s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在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输卵管炎症模型组(n=40)和对照组(n=10)。其中,模型组大鼠双侧输卵管注入混合菌后再随机分成5组,急性治疗前组(n=5),于造模后第20日取材;急性治疗组(n=10),于造模第20日,给予腹腔注射WJMSCs(1×106/ml),7 d/次,共3次,疗程结束1周后5只取材;慢性治疗前组(n=5),于造模后30 d取材;慢性治疗组(n=10),于造模第30日开始给予WJMSCs;方法同急性治疗组,疗程结束1周后5只取材;慢性模型组(n=10),造模后不给予任何处理,第51日5只取材,所有余下雌鼠分别与雄鼠同笼。检测比较急、慢性输卵管炎模型大鼠腹腔注射WJMSCs治疗前、后血清INF-γ和TNF-α水平、输卵管超微结构、单位面积输卵管腔上皮皱褶长度(Lu)和分泌颗粒的密度(D),以及各组受孕率及产仔数。结果:急性输卵管炎期,输卵管上皮被破坏,间质水肿,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慢性输卵管炎期,上皮扁平化,黏膜下纤维化,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急性输卵管炎治疗前组Lu值无明显变化,而D值显著下降,治疗后恢复正常;慢性输卵管炎治疗前组Lu、D值均明显降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急、慢性输卵管炎治疗前组血清TNF-α和INF-γ水平均明显增高,治疗后急性组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慢性治疗组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急性输卵管炎治疗组受孕率、产仔数恢复正常。慢性输卵管炎治疗前、后,其受孕率、产仔数均明显下降。结论:WJMSCs腹腔注射治疗大鼠急性输卵管炎,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恢复输卵管结构和功能,恢复生育功能,但对慢性输卵管炎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提示在急性期治疗输卵管炎有可能防止继发不孕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高糖(HG)诱导的系膜细胞(MCs)异常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s,实验分为对照、高糖模型和BBR给药组(30、60、90μmol/L);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高内涵系统成像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激光共聚焦法检测细胞外基质沉积蛋白(ECM)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磷酸化促分裂原激活激酶1(p-MSK1)、IκB、p-IκB、p65、p-p6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BBR(30、60、90μmol/L)均可抑制MCs的增殖活力;高内涵系统成像结果显示,BBR(30、60、90μmol/L)可抑制HG诱导的MCs的异常增殖;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显示,BBR(90μmol/L)能降低ECM上的Col-Ⅳ、FN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BBR(30、60、90μmol/L)能降低MCs上p-ERK、p-MSK1、p-IκB、p-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BBR可能调节MCs上的ERK/NF-κB的信号通路,改善HG诱导的MCs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入Jurkat细胞建立异种移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裸鼠造模前连续2d给予环磷酰胺(2 mg/只),尾静脉移植组连续2 d尾静脉接种5×106个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组连续2 d皮下接种5×106个Jurkat细胞,正常组裸鼠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PBS缓冲液.观察并记录裸鼠体质量、弓背以及精神状态.第7天和第14天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在裸鼠外周血中浸润情况.第28天待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裸鼠出现衰竭体征濒临死亡时处死裸鼠,记录裸鼠体质量,瑞氏-吉姆萨染色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Jurkat细胞的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骨髓中Jurkat细胞的百分比,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和脾脏中浸润的Jurkat细胞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Jurkat细胞分泌IL-2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裸鼠均逐渐出现体质量下降、弓背、食欲减退等表现,肝脏、脾脏及骨髓中均有人Jurkat细胞表达.尾静脉移植组成模率73%,皮下移植组成模率40%.结论 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异种移植Jurkat细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胶原抗体诱导性关节炎(CAIA)是一种新颖的关节炎小鼠模型,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相比,CAIA不需要7周以上才出现关节炎表型,对于CIA模型不敏感的品系也有较好的诱导效果.然而,使用的高剂量诱导剂,一方面给小鼠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另一方面也导致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的不必要浪费.降低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和脂多糖(LPS)的使用剂量,在避免模型小鼠死亡,节约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的同时,成功高效诱发C57BL/6小鼠关节炎模型,为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本院收治的98例院内细菌感染新生儿为观察组,选取108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尿液、唾液或痰液等标本中的病原菌,分析新生儿感染病原菌种类、构成特点及感染部位分布;对新生儿细菌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两组新生儿血清PCT,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CRP,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诊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效能。结果2019年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2020年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血液系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次数、窒息、留置导尿管均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PCT诊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AUC为0.784(95%CI:0.720~0.847),截断值为4.63 ng/mL。血清CRP诊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AUC为0.769(95%CI:0.702~0.837),截断值为12.75 mg/L。血清PCT、CRP联合诊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AUC为0.871(95%CI:0.819~0.923),与单独诊断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血清PCT、CRP联合诊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效能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与重建的新途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人工产生电脉冲微量电流.经由皮肤.刺激由于高位中枢障碍引起信号传输通路受阻而失去中枢神经控制的骨骼肌.使相应的肌肉产生收缩.带动关节按一定的规律运动.从而完成相应的运动功能,实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β-肾上腺素受体( AR)激动药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FLS)增殖的作用,探讨β-AR信号对人FLS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FLS;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作为刺激剂,MTT法分别检测β1-AR选择性激动剂多巴酚丁胺和β2-AR选择性激动剂沙丁胺醇对人FLS增殖作用的影响,并计算增殖抑制率;使用沙丁胺醇+β2-AR选择性拮抗剂ICI 118551观察其对FLS增殖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人FLSβ-AR、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和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胞膜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可以显著促进人FLS的增殖;β2-AR激动剂沙丁胺醇能明显抑制FLS的增殖,其拮抗剂ICI 118551能显著拮抗沙丁胺醇的作用;β1-AR选择性激动剂多巴酚丁胺对FLS的增殖无显著影响;TNF-α和沙丁胺醇均能显著降低β2-AR胞膜表达,上调 GRK2、β-arrestin2的胞膜表达。结论β2-AR信号的激活可以抑制FLS增殖;TNF-α和沙丁胺醇可以使GRK2、β-arrestin2的胞膜表达增加,β2-AR胸膜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