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UBE2C基因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Oncomine数据库整合分析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正常膀胱组织表达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作为候选目的基因,然后采用GSE13507基因表达数据集来分析该目的基因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Oncomine数据库分析得到UBE2C为差异最显著的基因。GSE13507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UBE2C基因表达水平在男性中高于女性(P=0.005),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0.001),在T分期(P=0.001)和N分期(P=0.036)更高者高于分期更低者,在肿瘤进展患者中高于无进展患者(P=0.011);但在患者年龄(P=0.264)、远处转移(P=0.711)和肿瘤复发(P=0.481)方面无统计学差异。UBE2C基因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生存分析显示UBE2C基因高表达组的预后差于低表达组(HR=1.82,95%CI:1.13~2.94,Logrank P=0.011)。结论 UBE2C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膀胱癌肌层浸润、高T分期、高N分期和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真空封闭引流在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中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80名例皮肤缺损较大的患者进行皮肤血管成形术。然后根据随访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真空封闭引流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相似的抗生素治疗、消肿以及伤口闭合等治疗。结果: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包括皮肤缺损区域)没有显著差异。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真空封闭引流组的植皮成活率更高,同期hs-CRP水平更低(P0.05),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感染发生率较低。结论:真空封闭引流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皮肤血管成形术效果较好,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误食磁性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及诊治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9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消化道磁性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消化道穿孔将患儿分为消化道穿孔组(n=28)和消化道未穿孔组(n=18)。观察患儿性别、年龄、吞食异物时间、异物数量、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方法、胃肠道损伤情况、随访情况等。两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结果全组46例患儿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8个月至11岁,中位年龄3岁;就诊时明确异物吞食史34例,不明确吞食异物者12例。吞食异物数量2~10枚最多见,为25例。常见症状有呕吐18例和腹痛13例。6例最终自行排出异物,5例经胃镜取出异物,35例进行了腹腔探查手术后取出。28例存在消化道穿孔,最常见穿孔位置是回肠,为1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消化道穿孔组与消化道未穿孔组患儿是否存在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就诊时存在症状(OR=4.715,95%CI:1.074~20.696,P=0.040)、CRP升高(OR=11.605,95%CI:1.132~118.981,P=0.039)是存在消化道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磁性异物数量与消化道穿孔数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76,P>0.05)。结论误食磁性异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进行干预,吞食时间较短者可尝试经胃镜取出,内镜治疗失败者应尽早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的经验。方法从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对我院22例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 3例因囊壁炎症重而中转开腹,其余均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小时(3.5~6.5小时)。术后3例出现胆瘘,经通畅引流后愈合。术后美容效果明显。随访至今未出现胆道狭窄、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根治小儿胆总管囊肿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13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NICU入住时间48 h的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病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结果 2013年1月—2017年12月NICU共监测新生儿10 551例,发生医院感染257例,270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56%,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31‰。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有无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年份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19%(其中VAP占36.30%);其次是血液(22.22%)。共检出病原菌1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6.03%)、肺炎克雷伯菌(22.49%)、大肠埃希菌(19.53%)。结论低出生体重及侵入性操作是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各种置管指征,加强产前孕母的宣教与营养指导,将胎儿的出生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均是预防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晨  高群  卢贤映 《安徽医学》2015,36(6):731-73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脐孔切口对5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治疗,于脐孔置入单孔腹腔镜 Trocar,探查肠管,找到憩室或重复畸形肠段后,行憩室楔形切除术、肠重复畸形囊肿剥离或病变肠管切除及肠吻合术。结果50例患儿的手术中,48例发现小肠畸形,行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 min;平均住院天数为5 d。术中发现并病理检查证实为梅克尔憩室45例、小肠重复畸形3例、2例未发现病变肠管。术后24 h进流质饮食,术后3天换药,切口无红肿出院。无脐疝、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腹腔镜对因梅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诊断与治疗价值,且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辅助宫缩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宫缩药物,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隔盐灸神阙。1 d之后统计观察两组患者2 h和24 h出血量,以及分娩前后血细胞分析。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后,观察组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4 h,两组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持续出血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艾灸神阙穴辅助宫缩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糖尿病患者也是逐年增加,这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不仅危害孕妇的健康,而且对腹中胎儿的健康也非常不利。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和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也包括产后持续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并且不能除外妊娠前已经存在或于妊娠期伴发的糖耐量异常者。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观察CEREC系统制作的全瓷冠在后牙种植修复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颗后牙单颗种植体,使用CEREC 3椅旁系统制作全瓷冠,修复6个月后复查,患者填写修复体满意度调查表,同时依照改良的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在就诊时间和次数上满意度达100%,在费用上满意度为20%为最低,总体满意度86.7%。CEREC全瓷冠边缘适合性和质地达到了A标准的100%,外形和颜色匹配达到了A标准的93.3%。结论:CEREC全瓷冠在后牙种植修复短期临床效果较好,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此外应注意临床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