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17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人、儿童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中药制剂类药物引发ADR比例较大,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属器官损害较常见。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药用辅料聚乙二醇400(PEG400)对黄芩苷药代动力学及抗炎作用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黄芩苷及其主要代谢物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B6G)的抗炎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水和PEG400为溶解基质,给大鼠灌胃相等剂量的黄芩苷水溶液(黄芩苷+水组)与黄芩苷PEG400溶液(黄芩苷+PEG400组),不同时间段血浆样品经处理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及其主要代谢物B6G的浓度,运用DAS 3.2.2软件处理药代动力学参数;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20 mL·kg-1),阿司匹林组(0.2 g·kg-1),黄芩苷/黄芩苷+PEG400高、低剂量(3.0,1.5 g·kg-1)组,连续给药7 d,建立小鼠耳肿胀及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结果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与黄芩苷+水组相比,大鼠灌胃黄芩苷PEG400溶液后黄芩苷及B6G的血药浓度增加,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提高了2.36,1.97倍,药峰浓度(Cmax)分别提高了2.12,1.65倍;小鼠耳肿胀和足肿胀炎症模型结果表明,小鼠灌胃黄芩苷PEG400溶液后抗炎效果增强。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芩苷与B6G可以与多靶点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前列腺素E2(PGE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位点结合,具有较高亲和力,且优于阳性药阿司匹林。结论 PEG400可提高黄芩苷及其主要代谢物B6G的血药浓度,且抗炎效果增强,黄芩苷与B6G可以与多种炎症因子及核转录因子靶点蛋白形成较强的氢键,推测黄芩苷及B6G共同发挥了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我院应用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炎性肝硬化、肝癌等伴有黄疸的患者,并对其退黄、降酶、症状改善方面的疗效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相比较,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UPLC-MS/MS的分析方法,考察PEG400对肝微粒体孵育黄芩素后其代谢转化的影响,并比较其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特征。方法:基于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分别将不同摩尔浓度(2.5,5,10,20μmol·L-1)的黄芩素于不同摩尔浓度(0,2,4,8μmol·L-1)的PEG400干预下的肝微粒体中进行37℃恒温孵育60 min,再加入含有内标(染料木素)的冰冷乙腈终止反应,以UPLC-MS/MS正离子模式监测孵育体系中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的质量浓度,并根据质量浓度求算酶活性剩余百分含量及其参数。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47~271(黄芩苷和B6G);m/z 271~172(黄芩素);m/z 271~153(内标)。结果:基于肝微粒体体外孵育结果分析,在鼠、人和犬的肝微粒体孵育后B6G的vmax与黄芩苷的vmax都存在不同,表明黄芩素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中的代谢转化存在差异;PEG400共孵育后,B6G与黄芩苷的vmax分别得到提高,表明了黄芩素的葡...  相似文献   
5.
探索研究纳豆菌液体发酵黄芩药材制备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艺,利用纳豆菌所产生的活性酶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进行生物转化,以提高黄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通过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pH、药材粉碎度、装液量、摇床转速、液料比、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以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得到黄芩生物转化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液体发酵最佳工艺为蛋白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0.05%,pH 6.0,黄芩药材粉碎过40目,装样量33%,摇床转速200 r·min-1,液料比5 : 1,温度37 ℃,发酵6 d,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转化率为97.6%,汉黄芩苷转化率97.0%。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伴发脑病的全面性癫癎成年病人作电生理学与临床症状学分析。方法:入选标准:①18岁以上明确诊断全面性癫癎的患者;②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查明确有精神发育迟滞及不同程度残障的癫癎患者,进行了长时间视频脑电图+肌电多导仪(以下简称长时间V-EEG+EMG多导仪)监测,记录间歇期EEG及发作时同步V—EEG+EMG。结果:符合条件的6例患者共记录到64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0次,眼睑肌阵挛10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无法分类的发作1次。6例患者中有5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结论:年龄依赖性癫癎性脑病患者发病早期的诊断及癫癎发作分型并进行长期的电生理学临床症状学随访到成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低年资护士群体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与其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方便抽样法选取120名低年资护士(护龄<3年)纳入调查,调查工具采用国内通用的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及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结果:本组低年资护士人际交往效能感平均得分为(137.27±15.64)分,护患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51.72±14.02)分,以上两项整体水平均显示中等偏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临床行为中护患沟通能力的良好预测项,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培养低年资护士群体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以达到促进该群体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illis环血流代偿与脑分水岭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2—2014年在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CTA),分析Willis环血流代偿情况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9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25.3%(24/95)前交通开放、24.2%(23/95)后交通开放、33.7%(32/95)前后交通均开放、16.8%(16/95)前后交通均不开放。71.6%(68/95)脑分水岭梗死病例预后良好、28.4%(27/95)预后不良。Willis环开放组与不开放组间预后不同(P<0.05)。结论 Willis环开放不良的脑分水岭梗死短期预后不佳,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9.
分子影像在人类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分子影像技术对基因表达进行监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成功应用于动物模型研究,但尚需进一步评估它们在人体试验中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本文综述了当前的分子成像技术特别是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人类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主要的护理措施: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外源性感染,加强管理减少医源性感染,加强感染部位的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提高患者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