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压力作为现代文明生活要素之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恶性肿瘤患者不仅承受着多种生活因素、社会因素带来的压力,而且长期处于与疾病诊断、治疗以及进展有关的慢性压力之下。在日益追求精准治疗的今天,关注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也至关重要。文章从慢性压力对机体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压力相关激素的产生入手,进而从两方面对慢性压力与肿瘤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一方面,压力相关激素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以及肿瘤进展有关基因的表达对肿瘤发挥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压力相关激素可以通过影响炎症微环境对肿瘤发挥间接作用。以期根据肿瘤患者心理压力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抗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与粉针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河北省药品监测评价中心收到的红花黄色素不良反应报告620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结果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低于粉针剂,首次用药和24~48 h发生不良反应比例高于粉针剂。注射液引起的皮肤及附件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比例高于粉针剂,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率及心率紊乱比例均低于粉针剂。两种剂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型红花黄色素所致不良反应不同,需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3.
高度紊乱的血管系统是恶性实体肿瘤的共性特征,肿瘤血管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肿瘤血管靶向药物也随之产生。但目前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小分子或抗体药物存在脱靶效应及毒副作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如何改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米疗法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潜力。根据肿瘤血管的特殊结构和功能特点,研究者们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纳米递送系统用于肿瘤的治疗,如通过纳米技术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提高肿瘤血管灌注等,从而实现肿瘤的安全、有效治疗。笔者综述了近几年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的纳米递送系统,为设计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成乳糖-多柔比星两亲性小分子并制备成纳米胶束,并对其肝癌靶向性和体内抗肿瘤药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乳糖-多柔比星纳米胶束(lactose-doxorubicin nanomicelles,Lac-DOX NMs),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形态;通过细胞摄取实验考察Lac-DOX NMs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CCK-8法测定纳米胶束和游离多柔比星的细胞毒性;构建BALB/c-nu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Lac-DOX NMs的体内抗肿瘤药效;通过血生化检测,考察该制剂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制剂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制备了乳糖-多柔比星纳米胶束(Lac-DOX NMs),粒径为(169.2±0.9)nm;细胞摄取实验表明,Lac-DOX NMs对Hu H-7肝癌细胞具有靶向性;细胞毒性实验测得纳米胶束和游离DOX的IC50分别为3.596和2.131μg·mL^-1;药效实验结果显示,Lac-DOX NMs能够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的增长,Lac-DOX NMs高、低剂量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9.72%和52.40%,均高于DOX裸药(52.27%),P值分别为0.00016和0.94;血生化数据显示,与DOX相比,Lac-DOX NMs肝功能损伤情况显著降低。结论用乳糖修饰多柔比星并将其制成纳米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增强了抗肿瘤效果,同时降低多柔比星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用药咨询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由主管药师以及资深药师组成咨询人员,开展用药咨询,从而探讨用药咨询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托烷司琼用于预防急诊剖宫产术围术期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非禁食的剖宫产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n=100)于麻醉前和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B组(n=100)麻醉前和手术结束时均未使用托烷司琼。分别观察并记录给药前1分钟(T0)、手术开始前1分钟(T1)、手术开始后10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新生儿断脐后1分钟给予Apgar评分,并观察术中恶心呕吐(IONV)和24h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IONV发生率为12%,PONV发生率为9%;B组患者IONV发生率为38%,PONV发生率为31%。A组与B组间IONV、PONV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MAP、Apgar评分无差异(P>0.05)。偶见头晕头疼,未发现药物相关的过敏反应和锥体外系症状。结论:麻醉前和术毕时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急诊剖宫产围术期恶心呕吐的发生,对MAP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