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韩国学者Chung[1]等于1998年首次报道了无吸烟史和煤尘环境暴露的患者,于支气管镜下亦可见到支气管粘膜的黑色素沉着,并伴有支气管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将其命名为bronchial anthracofirosis,国内由蔡后荣等[2]翻译为支气管纤维素沉着并纤维化。我科近来收治1例以肺不张合并感染为首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小柴胡汤联合心理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患者的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单盲抽样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SF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SFD患者的年龄、依从性、躯体形式障碍程度、疗程、心理干预频率、病程、职业、中医证型、治疗方式等资料进行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SFD患者的年龄、依从性、病程、躯体形式障碍严重程度、疗程、心理干预频率、中医证型、治疗方式与疗效存在相关性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躯体障碍程度是影响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SFD患者疗效的最大因素(OR=5.675,P<0.05)。结论 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有效,同时应关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老年性骨质疏松疼痛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方法选取伴有疼痛症状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骨密度值在正常范围、年龄相当的健康老年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吸气压力(MIP)和最大呼气压力(MEP)。对病例组患者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评定全身骨痛和腰背痛的疼痛程度,采用SF9-36健康调查量表(SF9-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及MIP和MEP分别为(2.19±0.52)L、(2.15±0.51)L、(1.78±0.44)L、(64.8±15.7)L、(3.75±0.39)kPa和(3.38±0.41)kPa,均较对照组[(2.53±0.59)L、(2.49±0.58)L、(2.08±0.48)L、(78.9±19.9)L、(4.12±0.43)kPa和(3.76±0.44)kPa]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肺功能FVC、FEV1、MIP及MEP与VAS评分具有高度负相关性,VC和MVV与疼痛VAS评分具有中度负相关性(P<0.05);肺功能各项指标与SF9-36评分具有中度正相关性(P<0.05)。 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疼痛患者肺功能下降,与生活质量呈中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体表神经电刺激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2组患者膀胱排尿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369.2±76.5)ml]、最大尿道闭合压[(75.4±10.5)cmH2O]和最大尿流率[(12.3±3.3)m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而充盈期逼尿肌压力[(21.8±5.7)cmH2O]、残余尿量[(85.4±41.8)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五音疗法因时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方法:以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并采用自选音乐;实验组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在不同的时辰运用中医五音疗法给予干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上都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疗效更好。结论:中医五音疗法结合了子午流注与五音疗法的双重优势,使得五音疗法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微创冷冻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形成纤维黏连及壁层胸膜结核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形成纤维黏连的患者通过内科胸腔镜微创检查并对纤维黏连带采用冷冻探针清除,并对壁层胸膜结核结节进行冻融治疗。结果患者胸腔内见大量纤维黏连形成,采用冷冻探针进行冻切后可清除胸腔内病变,壁层胸膜结核结节通过冻融治疗后迅速坏死。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胸腔积液吸收明显。显效:12例(31.6%);有效24例(63.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结论内科胸腔镜能及时发现胸腔纤维黏连,并可以在直视下对病变进行清除,冷冻治疗是内镜介入治疗胸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资料男性,以"左侧额部肿块进行肿大2月"之主诉入我院神经内科。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左侧额部可见一10 cm×15 cm大小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未触及结节,质地中等,无压痛,皮温不高。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未见异常。入院后辅助检查:血CEA明显升高,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心电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如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胸膜冷冻活检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内科胸腔镜对胸膜病变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先通过内科胸腔镜白光观察胸膜表面情况,再切换至NBI模式对胸膜表面进行观察,分析不同病变在内科胸腔镜白光及NBI下的形态表现,并在白光及NBI下分别对胸膜表面怀疑病变的部位进行常规钳夹活检及冷冻活检,对比两组患者活检标本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取材直径的情况,同时分析不同活检方式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NBI联合冷冻活检组的胸膜疾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白光联合冷冻活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24和P=0.015);NBI联合钳夹活检组的胸膜疾病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高于白光联合钳夹活检组,两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NBI联合钳夹活检组特异度明显低于白光联合钳夹活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通过NBI对胸膜表面血管情况进行分析,病变血管≥2根的冷冻活检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泌尿系感染(UT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病程在7~60 d SCI患者138例,根据是否发生UTI分为UTI组(58例)和无UTI组(8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SCI程度、SCI分期、有无脊柱骨折、前期治疗、合并症、排尿方式、膀胱管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SCI患者发生UTI的危险因素。 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OR=2.365,P=0.016)、留置导尿2~6周(OR=2.746,P=0.032)、SCI后UTI病史(OR=13.306,P=0.015)、大剂量激素应用(OR=3.767,P=0.026)、脊柱骨折(OR=5.872,P=0.037)、完全性SCI(OR=4.450,P=0.004)、脊髓休克期(OR=3.501,P=0.020)与早期SCI患者发生UTI有关。 结论 年龄>50岁、SCI后UTI病史、脊髓休克期、完全性SCI、脊柱骨折、大剂量激素治疗、留置导尿2~6周是早期SCI患者发生UT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营养状况、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吞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营养状况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5%)明显优于对照组(65.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管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m、Vs及R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清总蛋白(T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电针联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见该联合疗法值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