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采用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80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预防术后肛门狭窄的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组)各80例,比较两组肛门狭窄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通畅度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等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肛门狭窄评分、排便通畅度及疼痛评分、出血情况、肛缘水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括约肌功能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环状混合痔上,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是一种能有效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发生肛门狭窄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28岁。2012年7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5天收住我院,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史。入院时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提示:尿潜血(3+),尿白细胞(±);肾脏彩超示:右肾形态失常,其中部可见大小为3.5cm×3.2cm的肿块回声,肿块内血流信号少;CT示右肾前柱实质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截面约6.4cm×3.5cm,边界模糊,其内密度混杂,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快出快进强化,右肾癌可能性大,右肾静脉下腔静脉未见明显充盈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ST术中荷包缝合深度对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2月采用TST术治疗的14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切除的直肠黏膜组织标本中有少量平滑肌组织者为观察组(73例),其中Ⅲ度混合痔61例,Ⅳ度12例;仅有直肠黏膜组织而无平滑肌组织者为对照组(67例),其中Ⅲ度50例,Ⅳ度17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吻合口活动性出血缝扎率、术后肛门坠胀、切除组织重量与体积、肛缘水肿(术后3、7、10 d)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随访3~6月,两组均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复发3例(4.10%),对照组复发9例(13.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5,P=0.049)。结论 TST术中荷包缝合深度达直肠壁略带肌层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4岁,2016年11月因“间断性全程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及尿痛6个月余”收治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查体:下腹部似触及肿物,有轻压痛。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前壁可见巨大新生物,表面可及出血坏死尿道黏膜改变,取活检示呈慢性炎症改变的黏膜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们收治的93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PCT及CRP、并发症(腹腔脓肿、肠梗阻)、住院时间等.根据手术所见或病理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急性阑尾炎组和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组.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53例,腹膜炎组40例.腹膜炎组出现并发症的比例高于急性阑尾炎组,住院时间较长,且PCT、CR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阑尾炎组(PCT:0.43 vs 3.37 ng/mL,P<0.001,CRP:3.0vs13.8 mg/L,P<0.001).在诊断腹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当PCT以0.93 ng/mL为阈值时,分别为85.0%、91.6%、88.3%、89.0%,而CRP以4.05 mg/L为阈值时,分别为90.0%、67.9%、67.9%、90.0%.结论 入院时PCT及CRP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PCT性能略优于CRP.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磁共振显像功能的Fe3O4纳米粒子,通过声脉冲辐射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辐照脂质微泡(microbubbles,MBs),探讨ARFI辐照微泡对Fe3O4纳米粒子在肿瘤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温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检测其形态、大小、分布等,观察其体外磁共振显像效果.选取60只SD雌性大鼠,体质量为170 ~200 g,制备Walker256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6组(n=10):单纯ARFI辐照组、单纯MBs组、ARFI辐照MBs组、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微泡0.2 mL及5 mg/kg Fe3O4纳米粒子经大鼠尾静脉推注,ARFI辐照条件为探头间隔5 s辐照肿瘤部位,累计辐照5 min.将处理后的SD大鼠肿瘤部位行MRI扫描观察肿瘤组织信号变化;处死SD大鼠,取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形态规则,粒径分布均匀,具有磁共振显像功能.SD大鼠肿瘤组织普鲁士蓝染色结果为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均可见点状蓝染颗粒.其中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蓝染颗粒计数明显多于其余2组(P<0.05).SD大鼠肿瘤部位磁共振成像结果为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经相应处理后T2*WI均可见肿瘤内部低信号部分增加.结论 ARFI辐照MBs能够有效地提高Fe3O4纳米粒子在SD大鼠皮下移植瘤组织的分布,增强Fe3O4纳米粒子在活体肿瘤内的靶向递送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部五步蛇咬伤的救治. 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颈部五步蛇咬伤就诊的患者6例给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 本组6例均存活,无明显并发后遗症. 结论 及早气道管理、必要的创面处置、应用精制五步蛇毒抗血清、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是成功治疗颈部五步蛇咬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小肿瘤(SRMs)(≤4cm)最大径(Dmax)与肿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协和医院近3年收治78例SRM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肿瘤Dmax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78例SRMs患者中恶性肿瘤61例(78.21%),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9例(96.72%),肾乳头状腺癌1例(1.64%),肾嫌色细胞癌1例(1.64%);良性肿瘤17例(21.79%),均为肾错构瘤。Dmax2cm者4例,良性肿瘤2例(50%),恶性肿瘤2例(50%),均为低分级;2cm≤Dmax3cm者38例,良性肿瘤11例(28.95%),恶性肿瘤27例(71.05%),其中低分级25例(92.59%),高分级2例(7.41%);3cm≤Dmax≤4cm者36例,良性肿瘤4例(11.11%),恶性肿瘤32例(88.89%),其中低分级28例(87.5%),高分级4例(12.5%)。3组之间良性、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肿瘤核分级中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随着肾脏小肿瘤Dmax的增加,肿瘤恶性的可能性增加,且核分级多为低分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装置(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在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CUSA技术分为常规组(n=47)和CUSA组(n=15),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CUSA组手术时间为(120±43)min,常规组为(22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1,P<0.05)。CUS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 (0/1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2,P=0.321)。常规组中症状加重4例,分别为大小便功能障碍和双下肢畸形,改善10例,稳定33例。CUSA组无一例症状加重;需间歇导尿1例,3个月随访时排尿功能恢复;改善4例;稳定11例。结论通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术中使用CUSA切除脂肪瘤组织等综合措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脂肪瘤型脊髓拴系患儿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