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临床好转期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肺功能1秒率(FEV1%)、体重指数(BMI)和踝肱指数(ABI),观察COP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和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共纳入70例COPD患者,平均ABI(1.0±0.2),平均BMI(27.1±5.5)kg/m~2,平均腹围(AC)(98.5±12.6)cm;2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COPD患者的年龄偏大[(70.8±10.7)岁vs(68.8±9.7)岁,P0.05)],体型偏瘦[BMI(25.5±4.8)kg/m~2vs(28.4±6.5)kg/m~2,P0.05],腹围偏小[(91.1±9.8)cm vs(103.8±15.2)cm,P0.01],FEV1%更差[(34%±6%vs 49%±10%,P0.05];亚组分析发现,合并PAD的男性COPD患者较无PAD的COPD男性患者,BMI更小[(25.6±5.8)kg/m~2vs(28.9±6.9)kg/m~2,P0.05],腹围更小[(92.2±16.1)cm vs(105.4±15.8)cm,P0.01]。合并PAD的女性COPD患者较无PAD的COPD女性患者,BMI更小[(24.9±4.7)kg/m~2vs(27.5±6.3)kg/m~2,P0.05],但腹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8.7±13.1)cm vs(93.2±15.6)cm,P0.05)。结论:合并PAD的COPD患者年龄更大、具有更瘦小的体型和腹围以及进展的肺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对高血压性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血压及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影响.方法:将出诊现场诊断为高血压重症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应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小剂量纳络酮和甘露醇治疗的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GC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出诊现场的血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对照组血压由(198±27/105±15)mmHg降至(175±14/96±11)mmHg,研究组则由(199±29/103±17)mmHg降至(152±12/84±9)mmHg,两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血压更接近目标血压.在反映脑功能的GC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出诊现场的GCS评分均较低,治疗后对照组GCS评分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高血压性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在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纳络酮与甘露醇,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值得在急救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措施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4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结果:47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抢救成功,继续进一步治疗,未有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血液透析系统的水处理工作原理及其维修与维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设轻度中毒组 1 7例、中度中毒组 1 5例、重度中毒组 1 3例 ,并设健康对照组 4 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入院的第 1天 (治疗前 )、第 3天、第 7天抽静脉血进行血清 CRP检测。结果 :入院第 1天 (治疗前 )、第 3天 ,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和 P <0 .0 1 ) ;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第 7天 ,中度中毒组 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第 7天重度中毒组 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中度中毒组第 1天、第 3天、第 7天血清 CRP水平与轻度中毒组相对应入院天数比较 ,除第 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外 ,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重度中毒组第 1天 (治疗前 )、第 3天、第 7天 CRP水平与中度中毒组相对应入院天数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中 CRP水平与中毒的程度有关 ,CRP可作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诊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 954例,男女比为1∶1.23,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7.21%),此年龄组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63.41%、男36.59%),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26.31%)。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9.92%。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4位的是个体开业、农民工、家务及待业人员、儿童和学生。50.92%的中毒发生在家里。就诊时间>1 h者占66.25%,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31.2%。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7.89%)。首位的中毒种类是其他化学品中毒(不包括药物和农药),占中毒总数的52.58%,居中毒类型第2位的为药物中毒,占14.28%。前6位的中毒病谱依次是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苯二氮卓艹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鼠剂中毒。97.68%的患者治愈出院,1.02%死亡。结论本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时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就医时间的调查,指导此类病人及时就诊。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就医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并按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长短判别就诊的及时性。结果9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仅有9.32%的患者在发病<1h就医,1~6h为27.23%,6~12h为33.16%,而>12h高达30.30%。较及时就医者为36.55%,不及时就医者为63.45%,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36.69,P<0.01)。结论大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未能早期及时就医,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时阿托品中毒误诊的原因。方法:对AOPP阿托品中毒误诊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使用阿托品时中毒误诊原因中,因对阿托品化指征混淆不明,没有及时减量或减少次数的占48.57%;因病情复杂无法判断而盲目使用的占31.43%;因病情判断不准确,对轻、中度患者使用大剂量治疗的占20.00%。结论:急救医生缺乏实际临床抢救成功的经验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若能有效培训,就能减少或避免阿托品中毒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及呼吸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出诊现场诊断为高血压急性脑出血伴昏迷、呕吐但自主呼吸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小剂量甘露醇(对照组182例)治疗和联合小剂量纳络酮(研究组181例)治疗,观察2组患者GCS评分及呼吸变化。结果:2组患者出诊现场脑功能GCS评分均较低,表明脑功能受损严重,治疗后对照组的GCS评分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GCS评分(6.8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5.99±1.41),表明研究组脑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主呼吸变化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显著优于对照组,其自急救现场至回到急诊科60min内发生呼吸停止的患者仅为4.97%,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86%(P<0.05)。结论: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有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功能的改善和自主呼吸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局部介入性治疗肝癌为中心,涌现多种治疗方法,其中热凝固治疗作为一种肝癌的治疗方法倍受重视。本文 旨在探讨超声引导高频电热凝固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