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4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34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61篇
外科学   408篇
综合类   731篇
预防医学   34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14篇
  4篇
中国医学   214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导管型乳腺癌(DBC)与导管内乳头状瘤(IDP)患者的鉴别诊断。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BC患者59例,IDP患者5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及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  结果  IDP以及DBC患者的导管形态(χ2=25.692,P < 0.001)、导管走行(χ2=20.321,P < 0.001)、导管壁回声(χ2=6.052,P=0.014)及钙化灶情况(χ2=34.552,P < 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流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41,P < 0.001),但两组血流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导管、导管走行、导管壁回声、钙化、血流分布均是DBC诊断的重要因素。  结论  超声对DBC与IDP患者具有较强的鉴别诊断意义,导管增粗、导管走行不规则、导管壁回声不清晰、钙化不明显、血流分布均是DBC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泌体circRPPH1在结直肠癌(CR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对GEO数据库GSE126094进行分析,筛选并验证CRC组织差异表达circRNA。SW620和SW480细胞转染circRPPH1 shRNA(sh-circRPPH1)后,MT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将转染Oe-circRPPH1质粒和sh-circRPPH1的SW620和SW480细胞(供体细胞)分别与未经处理的SW620和SW480细胞(受体细胞)共培养,qRT-PCR检测供体细胞、细胞外泌体及受体细胞circRPPH1表达。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并验证circRPPH1的靶miRNA及其下游靶基因。结果:circRPPH1在CRC肿瘤组织和癌细胞中高表达;敲除circRPPH1可抑制SW620和SW480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SW620和SW480细胞可通过外泌体将circRPPH1传递给周围癌细胞。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circRPPH1在CRC细胞中起miR-330-5p海绵作用,miR-330-5p在CRC肿瘤组织和癌细胞中均呈低表达;NRAS是miR-330-5p的下游靶基因,在CRC肿瘤组织和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结论:circRPPH1在CRC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海绵miRNA发挥调控作用,提示外泌体circRPPH1在CRC中起致癌作用,可能是CR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切除术中采用甲状腺背侧支血管定位喉返神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喉返神经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术中研究组采用甲状腺背侧支血管对患者喉返神经进行定位,对照组通过充分暴露患者甲状腺背侧面寻找喉返神经,分析研究组患者喉返神经与甲状腺背侧支定位血管的位置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43例研究组患者均顺利找到甲状腺背侧支定位血管,血管直径(246±025)mm,与甲状腺软骨下角距离为(128±037)cm,以静脉形式出现者占1860%、认动脉形式出现者占8140%,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背侧支定位血管深面者占9070%、位于甲状腺背侧支定位血管浅面者占930%,喉返神经与甲状腺背侧支定位血管呈垂直关系者占9302%、呈平行关系者占698%。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982±1341)min vs. (10896±1457)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534±579)ml vs. (4627±644)ml]、喉返神经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 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切除术应用甲状腺背侧支血管对喉返神经进行定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GMs)评估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出生的82例脑损伤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患儿足月前与足月后2月分别进行2次GMs评估,足月后9~15周再进行1次评估,所有受试患儿出生后6 h内进行aEEG监测,分析GMs、aEEG检测结果及联合检查诊断情况。结果 82例新生儿中金标准检测脑瘫3例(3.66%),运动发育迟缓者21例(25.61%),运动发育正常者58例(70.73%)。GMs检测扭动运动阶段异常28例,其中23例单调性GMs(PR)异常,5例痉挛-同步性GMs(CS)异常;不安运动阶段5例异常,其中3例异常均为脑瘫患儿。aEEG检测轻度异常24例,重度异常6例,正常52例,总异常率为36.59%(30/82);GMs、aEEG单独检测预测脑瘫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为100.00%,而阳性预测值较低,单独预测运动发育迟缓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都在80%以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均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GMs评估联合aEEG监测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高,对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