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影响。方法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4个月后、8个月后的FSH水平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可大大减少子宫肌瘤体积,且不会影响正常的卵巢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中非置入支架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4例行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输卵管吻合术后管芯是否置入硬膜外支架分为置入支架组38例(76条输卵管)和未置入支架组46例(92条输卵管)。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吻合通畅率、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术后1年妊娠率。结果 2组均全部完成输卵管吻合术。置入支架组的术中输卵管吻合通畅率和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9%和96%,术后1年妊娠率为82%,未置入支架组相应分别为99%、98%和87%,2组的术中输卵管吻合通畅率、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术后1年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未置入支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置入支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置入支架组(P均< 0.05)。结论 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中非置入支架法与置入支架法的效果相同,但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脂肪组织是导致CKD代谢紊乱的重要细胞因子来源,脂肪细胞因子能促进炎症并引起尿毒症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在CK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是治疗CKD的经典药物,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功能失调而延缓CKD的发展。文章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同意参加社区管理治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出院的1 021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所填写的社区管理治疗知情同意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意参加社区管理治疗患者为588例(57.59%),不同意参加患者为433例(42.41%);不同意参加社区管理治疗的患者与性别(男性)、年龄(25岁)、居住地(城市)等因素相关,经比较,P0.01。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同意参加社区管理治疗比例较低,与性别、年龄、居住地有关。  相似文献   
6.
非生理常规含糖的乳酸盐腹膜透析液(LPDS)能降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及表达黏附分子受体CD11b和CD18[1]。体外试验观察到细胞与低pH的透析液接触后可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和功能异常。为了进一步探讨上述机制,我们观察了LPDS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菌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腹膜透析液:为了模仿体内腹膜腔腹膜透析液的组成,我们使用新鲜透析液和透出液的混合液(9:1)。透出液从1例30岁的稳定腹膜透析患者获得。新鲜透析液是商用1.5%及4.25%L-…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2]。在我国,CKD患病率高达10%以上。识别并防治CKD的危险因素对于改善CKD发病率及进展、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KD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老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血脂异常等,作为非传统危险因素之一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2015年9月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失访或至本研究截止日期,收集期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原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M与死亡、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风险比例(hazard ratios, H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表示。结果最终367例MHD患者入选,DM组118例,非DM组249例。随访期间共87(23.7%)例患者死亡,其中合并DM患者死亡45例、心血管死亡27例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6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M组的全因、心血管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M是全因死亡(HR=1.74,95%CI: 1.06~2.88)、心血管死亡(HR=2.17,95%CI: 1.01~4.64)、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HR=1.72,95%CI: 1.19~2.48)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中全因死亡(HR=0.92,95%CI: 0.86~0.98)及心血管死亡(HR=0.90,95%CI: 0.82~0.98)风险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关。结论合并DM是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DM发病率可能改善MH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小鼠胰岛B细胞株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小鼠胰岛B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加入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醛固酮组(加入10、100、1 000 nmol/L醛同酮进行干预)和醛固酮+拮抗剂组(以100 nmol/L醛固酮和100 nmol/L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共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流式细胞术结合FITC-Annexin V/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spas-3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Bcl-2、Bax和磷酸化蛋白激酶C(p-Akt)的表达.结果 MIN6细胞增殖活性随醛固酮干预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呈现浓度依赖性.在生理糖浓度(5.6 mmol/L)和高葡萄糖浓度(28 mmol/L)环境中,醛固酮组的GSIS均显著低于与对照组(P<0.01),而醛固酮+拮抗剂组GSIS显著高于醛固酮组(P<0.01).醛固酮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醛固酮+拮抗剂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醛固酮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醛固酮组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Cyt-C表达上调,Bcl-2/Bax下降,p-Akt表达下调(均P<0.01);而醛固酮+拮抗剂组对醛固酮组的Caspase-3活性升高及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醛固酮具有促进MIN6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yt-C、Bcl-2、Bax和Akt介导的线粒体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沙坦减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蛋白尿的机制.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氯沙坦组(n=30)和氨氯地平组(n=30).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100 mg/d,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d,治疗24个月(2009~2011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量血压,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ulin,HbA1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尿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和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血HbA1c、hsCRP、血和尿8-OHdG、NT和NO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OD活性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沙坦组较氨氯地平组空腹血糖、血Hb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hsCRP显著下降(P<0.01),血NT、NO、8-OHdG明显下降而SOD明显上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OD活性水平分别与空腹血糖、HbA1c、hsCRP、TNF-α,NF-κBp65(%)、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氯沙坦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OD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