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77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曼  周梅  金丹 《妇幼护理》2022,2(22):5142-5144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 的 70 例扁桃体切除手术患者,通过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5 例。常规组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研究组予 以延续性护理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舒适度、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扁桃体切除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联合针 对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生活品质,缓解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确诊的6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体检健康者62例(对照组),宫颈癌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分别检测宫颈癌组化疗前及化疗18周后、对照组健康体检时血清bFGF、VEGF水平,随访2年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2例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49例(79.03 %),部分缓解9例(14.52 %),疾病稳定0例(0.00%),病情进展4例(6.45 %),总有效率为93.55 %。宫颈癌组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 A、Ⅱ B、Ⅲ A、Ⅲ B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依次升高(P<0.05);低、中、高分化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依次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化疗前和化疗18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进展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与化疗前比较,部分缓解患者化疗18周后血清bFGF、VEGF水平均降低(P<0.05)。bFGF、VEGF低水平组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bFGF、VEGF高水平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呈高表达,二者水平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bFGF、VEGF高水平患者预后较差,低水平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 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 本研究采用甲醛溶液诱导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观察注射L-甲硫氨酸(L-MET)是否会减轻大鼠足底急性炎性痛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疼痛生物标志物和开发理想的镇痛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将2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B组(L-MET+0.9%氯化钠溶液组)、C组(0.9%氯化钠溶液+2 g/L甲醛溶液组)、D组(L-MET+2 g/L甲醛溶液组),每组6只。B组、D组腹腔注射L-MET,2次/d,总量不超过0.18 mg/kg,连续注射3 d;A组、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D组左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2 g/L甲醛溶液20 μl,制作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足部肿胀并会出现相应的抬足舔足行为视为模型制作成功;A组、B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全程记录给药后60 min大鼠行为学,并记录疼痛次数,每隔3 min为1个观察时段,共分20个观察时段。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脊髓L4~L6之间脊髓组织,检测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大鼠脊髓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2、DNMT3a、DNMT3b RNA水平。结果 A组、B组大鼠无明显不适异常反应;C组、D组大鼠出现躁动不安、注射足抬起不着地、舔咬或抖动注射足等反应,其疼痛行为反应呈典型的双相变化,从注射后即刻开始,持续3~5 min的急性疼痛时相(第一时相),5~10 min的静息期,随后出现可持续0~45 min的继发性疼痛时相(第二时相)。C组、D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次数均多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6~39 min疼痛次数少于C组(P<0.05)。B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B组(P<0.05);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C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DNMT3a、DNMT3b RNA水平高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脊髓DNMT3a RNA水平低于C组,DNMT3b RNA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L-MET对于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DNMT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金丹 《中国实用医药》2020,(12):139-140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异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18例变异性鼻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9例。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实验组予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积分以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随访1年期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CRP、TNF-α、WBC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喷嚏症状消失时间(3.08±0.31)d、流涕症状消失时间(3.03±0.30)d、鼻塞症状消失时间(3.52±0.36)d、鼻痒症状消失时间(3.63±0.37)d均短于对照组的(3.94±0.40)、(3.62±0.35)、(4.23±0.41)、(4.92±0.4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33%高于对照组的8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随访1年复发率0.92%低于对照组的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变异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症状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复发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金丹 《家庭医药》2016,(7):38-39
目的:分析和探讨改良体位引流的方法治疗肺脓肿的护理干预及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肺脓肿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体位引流组(A组)和常规组(B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24小时痰量、血气分析氧分压、病灶吸收情况及痰培养阳性率。结果:两组治疗以后后疗效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引流在肺脓肿的干预治疗中有着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22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3(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对肝癌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雄性大鼠43只,根据完全随机分组法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余33只建立肝癌模型,成功建模30只,将其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模型组、上调miR–22组、下调miR–22组,每组各10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miR–22相对表达量,肝功能检测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p–AKT水平。结果 模型组、上调miR–22组miR–22相对表达量高于下调miR–22组;ALT、ALB、TBIL、PI3K、AKT水平高于下调miR–22组,p–AKT水平低于下调miR–2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下调miR–22对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调控,可有效改善大鼠的肝功能,为临床肝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强度降低引发骨折风险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现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主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通过测量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但该方法预测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风险的准确性较低。近年来研究发现,除骨密度外骨结构变化也是导致骨强度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且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对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笔者对Micro-CT、HR-pQCT、UTE-MRI、HR-MRI、DXA-TBS、MSCT等现有的骨结构影像学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这些影像学方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相关脆性骨折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消癌平胶囊联合顺铂和替加氟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6例,根据用药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80 mg/m~2,1次/d,连续3周,休息1周,每4周为1个周期,同时静脉滴注替加氟注射液,15~20 mg/kg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癌平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糖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及QLQ-C30和KP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41.86%、72.09%,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69.77%、86.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SCC-Ag、CYFRA21-1、CA199、VEGF、MMP-9、OPN、sIL-2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量表和KP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QLQ-C30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胶囊联合顺铂与替加氟治疗食管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侵袭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