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焦虑治疗对的初诊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左旋氨氯地平单药未达标的初诊高血压患者,经汉密顿焦虑量表诊断焦虑者共72例,随机分为A组加用替米沙坦,B组加用帕罗西汀,治疗8周,观察血压及达标率。结果 A组平均收缩压为(165.3±9.4)mmHg,平均舒张压为(99.1±5.7)mmHg,治疗8周后分别为(145.6±8.7)mmHg和(90.3±4.8)mmHg(P均<0.01);B组平均收缩压为(166.2±10.1)mmHg,平均舒张压为(99.6±5.9)mmHg,治疗8周后分别为(139.6±9.1)mmHg和(88.3±6.7)mmHg(P均<0.01);A、B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分别为68.26%和为79.39%(P<0.05)。结论 抗焦虑治疗可改善初诊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脉络宁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上对脉络宁能否有效的预防脑梗死复发 ,仍然存在疑议。本试验通过每年 2个疗程静脉滴注脉络宁 ,经过6个疗程共 3年的时间观察其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作用 ,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患者 从 1998年 10月起在全省 16个地区进行了为期 3年的脉络宁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与再发的临床试验。本组病人是在许昌、濮阳、漯河、周口、鹤壁 5个地区入选试验的 4 348例患者中 ,按照“1996年第 4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根据既往的颈内动脉系统和锥 基底动脉系统神经损害症状 ,结合头颅CT ,在 2 399例脉络宁预防组中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9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3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65例为对照组,利用Endo-PAT2000仪器采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计算RHI;通过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IMT;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结果 RHI在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依次减低(1.78±0.45、1.65±0.33和1.45±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在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依次增加(分别为0.76±0.24 mm、0.90±0.31 mm、1.05±0.1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Hcy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的Hcy与对照组及SA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61±6.79μmol/L比14.16±4.54μmol/L和14.31±4.53μmol/L,P0.01);UAP患者RHI与血清Hc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4,r=-0.513,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到UAP患者IMT(X1)、收缩压(X2)、BMI(X3)与RHI(Y)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血管内皮功能、IMT、Hcy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关;UAP患者RHI值与血清Hcy及IMT有明显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血钠变化与卒中性质、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上海生产的DSI905钾钠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后48h晨空腹之血钠。结果:362例患者中出现低钠血症72例,高钠血症25例,低钠血症与卒中性质、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关,高钠血症与卒中性质、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无关。结论:低钠血症在急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病情轻重、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对高血压大鼠阻力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高血压组(B组)、Hm干预组(C组)和Hm HLL(D组)干预组.10周时测CO、NO、ET-1、Ang Ⅱ浓度;比较各组肠系膜动脉三级分支的结构变化.结果 B组血压升高,C、D组较B组降低.C、D组血浆CO较A、B组升高,D组高于C组;B、C、D组血清NO较A组降低,D组较B、C组升高;B、C组血浆ET-1较A、D组升高;血浆Ang Ⅱ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发生管腔重塑,C、D组较B组改善.结论 CO能防止高血压阻力动脉重塑;其机制可能与CO降低血压、升高NO浓度及降低ET-1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脉络宁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 1998年 10月起在全省 16个地区进行了为期 3年 6个疗程的脉络宁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与再发的临床试验 ,入选者 17761例 ,其中脉络宁预防组为9740例 ,对照组 80 2 1例。本组病人取自在河南省许昌、濮阳、漯河、周口、鹤壁 5个地区入选试验的 43 98例。按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 ] ,在 23 99例脉络宁预防组中抽取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者 95 2 ,男65 0例 ,女 3 0 2例 ;在 1999例对照组中抽取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者 70 4例 ,男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对高血压大鼠的长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对照组 ;B组为高血压组 ;C和D组为高血压干预组 ,C组用Hm ,D组用Hm +HLL干预。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检测血一氧化碳 ,ET 1,NO质量浓度。结果 :A组血压在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B ,C ,D组血压均较A组明显升高 (P均<0 .0 1) ;药物干预后C ,D组血压较B组降低 ,D组血压低于C组 (P均 <0 .0 1)。血NO质量浓度B ,C ,D组较A组降低 ,D组较B ,C组升高 (P均 <0 .0 1)。血CO质量浓度C ,D组较A ,B组升高 ,D组高于C组 (P均 <0 .0 1)。B ,C组的ET 1质量浓度较A ,D组升高 (P均 <0 .0 5 )。结论 :内源性一氧化碳能长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可能与其能舒张血管平滑肌及升高NO、降低ET 1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来研究发现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气体性信使分子和神经递质,在细胞功能和细胞通讯的调节中发挥信号转导作用。本文就内源性CO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支架与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 71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行单支架置入者(35例)与行双支架置入者(36例),术中置入主支支架后根据分支的术中表现再进行分组调整;观察2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节段内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主支支架置入后,3例由单支架组调至双支架组,5例由双支架组调至单支架组;64例完成1a随访,其中行单支架置入治疗33例,双支架置入治疗31例;2组均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单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节段内血栓发生率(3.03%、3.03%、3.03%)与双支架组(3.22%、3.22%、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架组分支血管的节段内再狭窄率(30.30%)高于双支架组(9.68%)(P〈0.05)。结论 双支架置入治疗部分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可降低节段内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和bcl-2基因的动态表达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2只家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6只)。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观察家免缺血再灌注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mRNA、bcl-2 mRNA动态表达的变化规律对心肌细胞凋亡细胞的数目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激发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促进了凋亡的发生,二者的曲线变化呈正相关(r=0.9286,P<0.00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cl-2之间形成一种抗衡的网络调控构象,负责凋亡的促进和凋亡的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mRNA、bcl-2mRNA、细胞凋亡三者的表达,在交界区比梗死区更明显。结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mRNA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家兔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交界区以凋亡为主要变化的动态演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时间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