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或肱动脉途径穿刺插管,对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其中38例患者疼痛及髋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7例有部分改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5例随访1.5年后拍X光片可见坏死的股骨头有部分修复,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Ⅲ期以内的患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对于双侧股骨头坏死应尽量采用经肱动脉途径插管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类黄酮化合物对壁细胞酸分泌、H~+/K~+-ATP 酶活性、胃粘膜前列腺素 E_2 生物合成及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并对类黄酮的抗溃疡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类黄酮化合物对壁细胞酸分泌、H~+/K~+-ATP 酶活性、胃粘膜前列腺素 E_2 生物合成及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并对类黄酮的抗溃疡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福霉素SV(Rifamycin SV)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分枝杆菌活性,又是合成利福平的中间体,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地中海诺卡氏菌在发酵培养末期,发酵液突然起泡,由棕黄色转变为紫色,发酵液效价大幅降低,因此生产中要求严格控制放罐时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类黄酮化合物对壁细胞酸分泌、H~+/K~+-ATP 酶活性、胃粘膜前列腺素 E_2 生物合成及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并对类黄酮的抗溃疡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电影摄影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5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数字电影摄影,对影像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分为良好和差。结果:185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有153例。数字电影摄影共1352组,良好的有1327组,占98.2%,差的有25组,占1.8%。结论:数字电影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质量稳定而良好,能清晰地显示血管病变,数字图像能进行多种后处理,作定量分析并便于数字化储存和远程传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床边胸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 6例心脏病患者手术后,使用移动X线机摄取床边胸片,分析术后胸部新出现的异常表现。结果:31例床边胸片发现新异常X线征,发生率约5 5 .4 % ,常见的依次为胸腔积液、气胸和肺水肿。结论:床边胸片是发现心脏病患者手术后胸部出现新异常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用19G无芯穿刺针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对24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保留导管维持介入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并顺利完成43支动脉DSA检查及51支血管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约20.8%,主要有左上臂血肿及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是介入治疗中的一种简单、安全、实用的入路方法,适用于需要保留导管短期维持治疗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块状型肝癌重复介入治疗后供血动脉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5例块状型肝癌患者行第2或第3次介入治疗时侧支血供特征。35例患者介入治疗前常规对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膈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例行右肾动脉DSA检查。结果肝动脉外供血支13例,肝动脉新生寄生性供血22例,肝动脉外血供占37.1%。结论块状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新生供血动脉与肿块部位、大小密切相关;重复介入治疗时应积极寻找肝动脉外供血支,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