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ABO-HDN病例92例,均为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或B型。早期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即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诊HDN患儿即刻开始IVIG治疗;晚期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后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诊HDN患儿给予IVIG治疗;其余治疗无差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高峰值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01),而两组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高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IG治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下降(P>0.05),而早期治疗组Hb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01)。早期治疗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治疗组(P<0.001)。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能避免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继续进展,有效阻断溶血过程。在HDN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早期应用IVIG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液稳定微泡试验(SMT)及表面活性蛋白A(SP-A)检测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预测意义。方法110例胎龄24~36周,体重1 160—2 010 g,出生1 h内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抽取胃液1~2 ml行SMT,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P-A浓度。结果发生RDS早产儿的胃液稳定微泡数及SP-A浓度均低于未发生者[SMT:(5.7±2.4)个/mm2比(12.4±6.0)个/mm2,t=8.355,P<0.01;SP-A:(214.2±59.9)μg/L比(390.7±120.8)μg/L,t=10.232,P< 0.01]。胃液SMT、SP—A诊断RDS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微泡数≤7个/mm2、SP-A≤220μg/L。SMT诊断RD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准确率均高于SP-A测定(88.2%比67.6%,X2=4.19,P<0.05;89.5%比65.8%,X2=12.28,P<0.01;78.9%比46.9%,X2=9.21,P< 0.01;94.4%比82.0%,X2=5.14,P<0.05;89.1%比66.4%,X2=16.41,P<0.01)。结论胃液SMT是预测RDS快捷、简便、经济、可靠的手段。与SP-A测定相比,该法预测效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
张秋枫  郑荣秀  田迎春  辛玥 《天津医药》2004,32(5):296-298,F002
目的 :了解实验性阿霉素肾病综合征 (NS)的大鼠血清、尿及肝脏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浓度的变化 ,探讨肾病综合征生长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Wistar系雄性大鼠阿霉素致肾病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血、尿、肝组织的IGF -1水平。IGF -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肾病组大鼠血清IGF -1明显降低 (P<0.01) ;尿IGF -1明显升高 (P<0.01) ;两组肝组织内的IGF -1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IGF -1浓度与血清IGF -1浓度呈负相关 (r= -0.78,P<0.01),而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 (r=0.78,P<0.01)。结论 :NS大鼠伴随着尿蛋白排泄的增多 ,其尿IGF -1的排泄也增多 ,导致其血清IGF -1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为一种膜结合蛋白,具有COX—1和COX—2两种异构体,其中COX—2为诱导型,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组织COX—2mRNA、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其抑制剂NS398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COX—2及NS398在新生儿HIB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全球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新药和疫苗开发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了解血吸虫转录调控机制及转录因子具体功能将有助于理解血吸虫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筛选新药和疫苗作用靶点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就血吸虫转录因子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半胱氨酸蛋白酶-1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胱氨酸蛋白酶 1(caspase 1)作为caspase家族的一员 ,是由两种活性多肽p2 0 ( 2 0kD)和p10( 10kD)组成的四聚物。在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下其表达和活性明显增加 ,并通过催化活性白细胞介素 18和白细胞介素 1β的合成以及对其他caspase家族成员的可能作用 ,发挥了致炎和启动凋亡的双重作用 ,促进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恶化进展。动物实验证明caspase 1活性的抑制对HIBD有保护作用 ,因此对caspase 1抑制剂的合理使用 ,或者从下游阻断它的活性产物在HIBD中的作用 ,有可能为临床治疗HIBD提供多种有前途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112只新生7 d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以及HIBD后3、8、24 h以及3、6和14 d组,每组16只.其中8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变侧脑皮质caspase1 mRNA的表达情况;另外8只进行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假手术对照组中有少量caspase-1 mRNA表达,HIBD 24 h组其表达水平开始增加(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P<0.01),6 d达高峰(与其余各组比较P均<0.01),14 d时其表达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HIBD后24 h~6 d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丢失,同时胶质细胞显著增生.结论 HIBD后caspase-1 mRNA的表达增加,其变化规律与光镜观察到的脑损伤进展时间完全吻合,提示caspase-1可能参与了新生鼠HIBD的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是第一种被识别的线虫细胞凋亡基因ced-3的哺乳动物同源物,但目前关于其对缺氧缺血后未成熟神经细胞损伤调控的了解还很少。为此本研究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组织caspase-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以明确caspase-1在H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8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检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白细胞介素(IL)-18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制备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HIBD模型,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照组和HIBD3H、8H、24H、3D、6D、14D组病变侧脑皮层IL-18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同时进行脑组织病理光镜观察。结果IL-18MRNA和蛋白质在对照组中低水平表达[MRNA0.3218±0.0466;蛋白质(6.033±1.019)个/视野],HIBD后24H至6D其水平逐渐增加[MRNA24H0.5823±0.0740,3D0.6976±0.1073,6D0.9110±0.0647;蛋白质24H(19.133±2.094)个/视野,3D(28.900±1.589)个/视野,6D(52.883±3.203)个/视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6D达到最高峰,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后14D其表达已明显下降[MRNA0.5793±0.0842;蛋白质(16.767±2.381)个/视野],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1)。组织学检查发现HIBD后1~6D神经元变性、坏死、丢失,胶质细胞显著增生。结论HIBD后IL-18的表达呈现延迟性上调及其相对持久的模式,提示它可能主要参与了新生鼠HIBD迟发阶段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3岁7个月,主因间断左膝、踝关节肿痛14天,发热伴腰痛10天人院。患儿人院前14天跑步后自觉左膝关节疼痛,无肿胀、红热及活动受限,未处理,4天后消失。人院前10天患儿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6℃,伴腰痛、尿频、尿痛,自服“FPA”后2天尿频、尿痛缓解,但发热和腰痛无改善,且影响活动。人院前7天,出现平卧时胸闷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