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健康对照者与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危险因素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中hs-CRP、NSE的浓度,比较不同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hs-CRP及NSE含量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程度。结果 ACI患者入院血清hs-CRP、NSE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1)。ACI患者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s-CRP、NSE浓度显著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P 0. 05)。ACI患者血清hs-CRP、NSE浓度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NSE水平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会加重血管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胰岛素对脑出血后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66例既往无糖尿病史、出血量15~30 mL的基底节脑出血且血糖值为7.8~11.1 mmol·L-1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n=34)及常规治疗组(n=32)。正常对照组(n=30),为同期健康体检者。治疗组每2 h检测1次血糖,以预防低血糖。用ELISA法动态测定血清中NSE的水平,治疗期间脑血肿变化,及评定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随访3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预后。结果 胰岛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均在12 h内NS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1),治疗组在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治疗组在第3天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常规治疗组7 d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胰岛素治疗组在3 d内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 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岛素治疗组21 d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8 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到28 d时NS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第14天、第28天,胰岛素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P〈0.01)。在14 d、28 d的胰岛素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2组治疗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继发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保护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神经细胞损害及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替米沙坦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社区医院门诊2018年1月至6月就诊的2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课题研究,并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数表分组,A组(n=104)使用替米沙坦片+利尿剂治疗,B组(n=104)使用替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两组不同用药阶段的血压水平、24 h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等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评估两组的用药安全性。结果用药前,两组在mSBP、mDBP以及dmSBP等各项血压检测值上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B组在上述各项血压以及24 h MAP检测值上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替米沙坦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具有更加理想的血压调控效果,并且用药安全,较少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杏丁注射液,20 m L溶于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尿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7%、95.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和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Scr和BUN均显著降低,Ccr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尿蛋白、Scr、BUN和Ccr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