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袁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363-2367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9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HS)、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临床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进行管理,观察临床路径在确保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使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对照组),观察2组间住院天数、总费用、药占比、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间住院天数、总费用、药占比等有明显差异,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路径可强化中药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药占比和住院天数等,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控制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病情和早期转归的关系。方法设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同期入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患者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入院和第4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定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组患者hs-CRP均增高(P<0.01),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与未破入脑室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破入脑室患者未好转组与好转组间hs-CRP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相关,对其早期转归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一凡  袁州  张忠雷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1143-1144,1147
目的探讨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况及尼莫地平的干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成尼莫地平组(常规治疗+尼莫地平)和常规组(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HI),观察颅脑CT片上的血肿量、水肿面积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患侧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血管阻力(R)及临界压力(CP)与健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除了健侧Qmean外,Vmean、患侧Qmean、R及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后的患侧Qmean、R及患侧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健侧Qmean、R及CP与常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肿体积差值及脑水肿面积差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患侧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增加;尼莫地平能增加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减少血管阻力,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对脑血肿的吸收和脑水肿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CVHI)的影响,探讨尼莫地平治疗HCH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HCH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地平治疗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VHI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尼莫地平组用药后的平均血流量(Qmean)值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升高(P<0.05),外周血管阻力(R)和临界压力(CP)值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两组平均血流速(Vmean)差异无显著性;尼莫地平组治疗后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积分差较常规治疗组的差异不显著;尼莫地平组的好转率(85.97%)较常规治疗组(58.98%)显著提高(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HCH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近期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导致的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相关.文章对NADPH氧化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上海汉族人群中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A930G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NADPH氧化酶p22pb“亚基-A930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共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和对照组151例。高血压脑出血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和三酰甘油水平以及吸烟和饮酒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均〈0.05),AA、AG和GG基因型(42.2%、44.5%、13.3%对63.6%、27.8%、8.6%;x212.757,P=0.002)以及A、G等位基因(64.5%、35.5%对77.5%、22.5%;X2:8.734,P=0.001)频率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优势比(oddsratio,OR)13.95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42~26.879;P〈0.001]、载脂蛋白A≥0.99mmol/L(OR 3.139,95%CI 1.012~9.733;P=0.048)和AG+GG基因型(OR2.333,95%CI 1.253~4.342;P=0.008)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NADPH氧化酶D22phox亚基~A930G多态性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变化及其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及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2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出血后24 h、72 h、7 d和14 d时的血清IL-1β、IL-6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测量相应时间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患者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患者血清IL-6在各时间点上均增高,在发病24 h时即达高峰,14 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高。患者各时间点IL-1β较对照组均高,峰值时间约在第7天。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检查(CVDI)发现血管阻力(R)及临界压力(CP)变化较大,在第7天到达峰值,其后下降。以GCS评分分成轻、中、重3组,IL-6及IL-1β在轻组和重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及P<0.01),重组高;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与GCS呈负相关,与入院第7天脑循环动力学检查中患侧R及CP呈正相关,与第7天患侧平均血流量(Qmean)负相关。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增高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并对可能发生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的缺血性损害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成纤维生长因子1(FGF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并住院的初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选取同期在该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人群性别、年龄、吸烟及喝酒情况,对2组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及血压检测,采用外周静脉血用于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及FGF1 rs34018位点SNP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70.14±5.08)岁,男36例,女21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8人,平均年龄(69.38±6.51)岁,男36例,女22例。2组的性别分布、年龄、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等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的吸烟率、饮酒率、FGF1的SNP rs34018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调整年龄、性别、血压、脂蛋白(a)、吸烟史、饮酒史,以基因型AA作为参照,基因型AG患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风险增加8.242倍(OR=9.242),基因型GG患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风险增加32.284倍(OR=33.284)。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FGF1基因多态性可能促进了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能与rs34018位点的GG型与血清脂蛋白(a)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治疗有效率、头颅CT片上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大小.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中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值较对照组用药后有明显的增高(P<0.05),外周血管阻力(R)、临界压力(C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Vmean、Qmean、R与CP值在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治疗好转例数明显较对照组高;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水肿面积积分差、血肿量积分差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调节脑血管功能、减少可能的广泛脑血管痉挛、提高近期治疗效果作用,但对血肿量和水肿面积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