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并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对治疗方案实施合理地调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应用量、预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甘露醇应用量少于对照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不仅可有效指导药物的应用量,改善预后效果,同时还可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的下降,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肿瘤患者本人和其代理人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的一致性.方法 对在天津环湖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和与其密切相关的代理人,分别采用EORTC QLQ-C30中文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他们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在2008至2009年间有25对患者和其代理人入选.绝大多数入选的生活质量项目在患者和代理人之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0.53).特别是在躯体功能,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方面表现突出.在社交活动,感情情感,意识状态,疲劳,疼痛等方面一致性较差.结论 当患者不能提供自身信息时,可以通过对同脑肿瘤患者有密切关系代理人的评价,来获取生活质量相关的某些信息,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拉西坦,将4.0 g注射用奥拉西坦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im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用2 m L生理盐水溶解30μ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Glasgow(GOS)评分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7、14天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GCS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NIHSS和GC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良好率分别为31.11%、46.67%,清醒率分别为53.33%、71.11%,两组良好率和清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清醒,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脑血管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5例小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选患者采取枕下后正中入路或者乙状窦后入路实施手术,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实施手术全切病灶;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有3例患者为静脉畸形,有4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有48例患者为动静脉畸形;手术后经GOS评分,3例患者1~2分,6例患者3~4分,46例患者5分;在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5例患者为轻残,45例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前GCS评分≥8分的患者,相对于GCS评分<8分的患者,术后GOS评分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脑血管畸形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同时在手术中采取合适的入路和手术方法 ,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收治的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 脉瘤患者中,抽取3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动脉瘤的形态将其分作简单型(甲组)、复杂型(乙组),各15例.再按照患者双侧及对测的小脑上动脉供血及发育情况分作A亚型、B亚型,然后依据患者的分型不同来选择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案,分析3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甲组10例完全栓塞、2例近完全栓塞、3例为部分栓塞;乙组5例完全栓塞、6例近完全栓塞以及4例部分栓塞.结论 对不同分型的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恢复健康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每个月均对患者进行GCS评分,持续1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保守疗法,值得推广,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加强术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实施颅脑手术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颅内压预测与治疗,研究组颅内压监护治疗,对比两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电解质紊乱与肾功能损害发生几率以及颅内压增高时护理人员的即时反应、30 min反应与60 min反应人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6.1±3.5)d、(817.2±111.3)mL均低于对照组(16.9±2.9)d、(1704.3±202.9)mL,肾功能损害12.0%、电解质紊乱16.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30.0%,即时、30 min反应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并提升生存质量,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拓扑异构酶(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2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MGMT、Topo-Ⅱ、GST-π、P-gp蛋白。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GMT、Topo-Ⅱ、GST-π、P-gp均无表达,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GMT、Topo-Ⅱ、GST-π、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24.3%、49.8%、48.2%;MGMT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无关(P〉0.05),Topo-Ⅱ、GST-π、P-gp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不同程度地表达耐药相关基因蛋白MGMT、Topo-Ⅱ、GST-π、P-gp,可据此制订个体化的胶质瘤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5例脑静脉窦血栓联合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抗凝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中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