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取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相关用药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2014—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均下降,但各类品种选择结构有明显变化。总体上β-内酰胺类药物选用比例有所下降,但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中β-内酰胺类药物仍然DDDs及占比最高。第1、3、4代头孢的DDDs总体呈波动式下滑的趋势,只有第2代头孢的DDDs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由于第3、4代头孢DDDs占比较少,第2代头孢取代第1代头孢的趋势比较明显,第2代头孢中头孢呋辛有取代头孢替安的趋势。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大幅增长,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大幅下降。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出现明显增长。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的DDDs出现大幅下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逐年增长较为迅速,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国产)、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DDDs均显著增加。结论 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是有效的,但应注意品种结构选择的变化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增长,尤其关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钠、莫西沙星、比阿培南、伏立康唑、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肛肠综合治疗仪剥离切除式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与后遗症。方法:使用肛肠科综合治疗仪,采用与传统的静脉丛摘除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352例环状混合痔均一次性痊愈,4例术后解便疼痛,12例术后轻度水肿,6例术后皮坠性外痔。结论:使用肛肠科综合治疗仪治疗环状混合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可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on,HTPR)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PCI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建模集(n=223)和验证集(n=61),分析建模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生氯吡格雷HTPR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 15 μmol·L-1、超敏C反应蛋白≥ 3.0 mg·L-1、多支血管病变和携带CYP2C19*2是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模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14(95% CI:0.732~0.846)和0.778(95% CI:0.741~0.802),校正曲线均与标准曲线拟合较好,ROC曲线AUC分别为0.845和0.774,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导致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筛查高风险患者和优化抗栓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301例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注射剂导致ADR占首位,有181例(占60.1%),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占第一位有86例(占28.6%),中药注射剂、调节水电解质及营养药占第二、三位;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93例(占30.9%),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有61例(占20.3%)。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参与一例左下肺炎伴脓胸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协助医生为患者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通过药师有效的药学监护,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药学监护,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捷  蒋俊杰 《海峡药学》2013,25(7):138-140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国内发表的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1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栓通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RR=1.50,95%CI〔1.34,1.67〕,P<0.01)和有效率(RR=1.29,95%CI〔1.22,1.37〕,P<0.0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发生率为0.84%。结论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由于现有研究质量较差,尚需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蒋俊杰 《中国医药》2013,8(2):245-247
目的分析注射剂序贯滴注时的理化变化,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检索1994-201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非单组输液药物序贯滴注时输液管中发生理化性质变化和药物相互配伍时发生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对注射剂序贯滴注时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注射剂序贯滴注时存在安全隐患,可发生变色、沉淀、降效等明显理化性质变化。文献报道中以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物、酸碱性较强的药物等为主,例如头孢匹胺钠与各种药物产生配伍禁忌的报道有88篇,关于头孢哌酮的则有138篇。结论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合理选择,了解药物配伍相关知识;药师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核;输液时注意顺序、必要时更换输液器,对有些药物滴注前后采取冲管处理等措施可避免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促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利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患者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1、272例;大于6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23.94%;共涉及12大类5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218例,40.15%),其次是喹诺酮类(81例,14.92%);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31例,42.54%),其次是消化系统(173例,31.86%);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313例,57.64%),其次是口服(213例,39.23%)。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重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