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心脑血管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血脂异常是AS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这一领域内 ,以冠心病的脂质代谢研究最多 ,大量资料证明血脂异常与临床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 ,本文就我院三年中 (1995 .10~ 1998.10 )发现AS与非常AS病人血脂水平的不同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 AS组 :就我院二内科患者经彩超 (美国惠普 85 0 0型 )检查 ,检查部位为 :双下肢动脉、双颈动脉、发现动脉壁有粥样斑块形成为病患组 ,共 47名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7.2± 5岁。2 ) 非AS组 ;经彩超检查 ,未发现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医生报告结局(CRO)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国外CRO量表涉及领域广、研究规范程度高;而国内CRO量表起步较晚,大多从国外翻译而来,自行研制及严格考评的量表欠缺。提出CRO量表符合中医四诊特点,有助于丰富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方法、量化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指标等,但仍需要建立严谨的指导规范,建立健全医生报告结局量表体系,加强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支持力度,扩大宣传及推广,加强地域及学科合作等,提高中医CRO量表的质量及推动其临床应用,使得中医CRO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国内外及中医药领域功能性胃肠病(FGID)生存量表研究现状。方法全面检索近10年国内外5个数据库的FGID生存量表研究,运用Excel表,重点统计分析中医药领域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392篇国内外文献,集中在9个具体病种和2个疾病整体研究,采用11种生存量表;其中国内文献353篇,集中在6个病种和2个整体研究,采用11种生存量表;国内文献中中医药领域文献130篇,集中在5个病种和2个整体研究,采用7种生存量表。近10年间国内FGID生存量表研制及应用频数增加了1倍,中医药领域增加了2倍,中医药领域该量表研制及应用上升趋势与国内整体趋势基本一致,但整体比例较国内整体水平偏低。结论随着FGID发病率逐年增高,生存量表的临床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应加强研究,完善中医特色FGID生存量表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安胶囊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进行治疗的84例尿路感染患者,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他啶,2 g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伍,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血尿安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细菌培养转阴率、症状转阴时间、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0.95%、9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尿细菌培养转阴率分别是73.81%、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尿检白细胞转阴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安胶囊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尿路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促炎因子水平,提高尿细菌清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罗马基金会已于2016年发布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第4版研究共识,全面展示了该病的源流、定义、诊断分类、生理病理、机制、临床特征、影响因素、治疗评价、研究设计等最新进展和观点,对全球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中医药防治FGIDs具有较好的认知优势和实证疗效,但在临床评价的证据呈现和结果解释方面还极为薄弱,阻碍了中医药独特优势的内在阐释、表征展示和交流累积。该研究甄选分析罗马Ⅳ共识关于临床评价的认知背景和主要观点及相应启示,认为其理念观点趋向系统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和社会文化等主观因素对疾病的重要影响和在临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且在理论模式、内外病因、传变流程等较多方面与中医学高度契合,故中医学应突破理念局限,勇于创新结合,协同推进相关研究的全球进程。然后,在中国知网进行规范检索,以国家级课题资助的59项FGIDs中医临床研究为例,汇总分析所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和指标及相互关系,发现较多关注疾病症状和影响、症状/证候评分、患者报告结局等,但相互关系紊乱,结果解释模糊,本土特色量表较少。因此,建议未来研究回归并突出患者的主体作用和疾病的主观特点,规范结局评价的要素结构和管理方式,提升患者报告结局的价值地位,首选疾病特异性量表(优先推荐中华本土化量表),同时选择症状/体征测评工具、医生报告结局量表等,不推荐将目前常规采用的中医证候评价作为首要结局测评指标。但上述建议也存在一定局限,期待更多的相关研究探索建立本病统一的结局评价体系,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