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OSA1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0例EV71感染患 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2例为无任何并发症的轻症,108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01例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 应用SNPscan 分型技术分析OAS1 基因rs2660 和rs1131454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rs2660 和 rs113145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OAS1基因rs2660多态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儿童和轻度EV71感染者之 间有显著差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AG基因型频率较高(OR=2.27,95% CI:1.07-4.85),GG基因型频率较低(OR=0.27,95% CI:0.08-0.97)。rs113145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和轻症EV71感染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OAS1基因rs2660 和rs1131454多态性和EV71感染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OAS1基因rs2660多态性与EV71感染合并中枢神 经系统受累易感性相关,携带OAS1 rs2660 AG基因型的患儿感染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移植组加行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患者术后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检测移植术后4、8、12、24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期检测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期间的主要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均有改善。20例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8、12、24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肝功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回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术后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24周Child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indin蛋白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1/6小鼠48只,随机抽取40只应用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分别于造模后6、12、24、48和72 h取小鼠肝脏组织作病理学观察(实验组),余下8只腹腔注射橄榄油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indin蛋白的表达以及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Mindin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Cl4诱导肝损伤后,小鼠肝脏失去其正常结构,48 h时肝脏病理改变最为显著。肝脏Mindin蛋白在注射CCl4后12~72 h内呈现低表达水平,而其转录水平即Mindin mRNA在给予CCl4后12 h降至最低(实验组vs对照组:0. 183±0. 105 vs 1. 023±0. 247,t=8. 841,P 0. 01),随后逐渐升高,在48 h(2. 548±0. 775 vs 1. 023±0. 247)和72 h(2. 699±0. 995 vs 1. 023±0. 247)时转录水平甚至是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 428、4. 621,P值均0. 01)。结论 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Mindin蛋白显著变化,表现为蛋白表达下调,以及转录后mRNA水平的调节。提示Mindin蛋白在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具有综合素养的青年医师的重要手段。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建立了符合专业特点的规培管理体系,包括规培管理梯队、规培实施细则、三阶段评价反馈体系、教学相长双向培训模式、三维评价体系等,旨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从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学人文素养、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多维度高质量的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蜂胶提取物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四氯化碳(CCl4)等复合因素诱导的肝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9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A:正常对照组;B:溶剂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腹腔注射10%乙醇,纯水灌胃;C:单纯模型组,腹腔注射10%乙醇;D:维生素E组,10mg/kg,腹腔注射,1次/d;E~I:CAPE(10%乙醇溶液)干预组:腹腔注射,3mg/kg、6mg/kg和12rag/kg;灌胃,12mg/kg和24mg/kg,1次/d。C—I组均予以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30%乙醇灌胃,高脂饲料作为单一饲料。同时每组给予对应药物处理10周。实验第10周处死大鼠。测定肝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组织标本行常规HE、Van Gieson染色。结果与单纯模型组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相比较,腹腔注射CAPE6、12mg/kg两剂量组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GSH水平升高、CAT和SOD活力增加(P〈0.05)。腹腔注射CAPE12mg/kg组对肝脏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程度比灌胃给药两个剂量组好(P〈0.05)。腹腔注射CAPE12mg/kg组经HE和VG染色观察可见小部分区域肝细胞炎症坏死,少量纤维增生,较单纯模型组肝损伤程度轻。结论CAPE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在本课题观察的剂量范围内,CAPE腹腔给药的抗氧化作用好于灌胃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仅-平滑肌动蛋白(仪-SMA)、转化生长因子(TGF)B1在实验性肝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及其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造模组(CCl4诱导)30只。造模组首次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2ml/kg,以后每周2次背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1.5ml/kg,30%乙醇6ml/kg隔日灌胃并给予高脂饮食连续造模10周;对照组首次皮下注射橄榄油2ml/kg,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橄榄油1.5ml/kg,正常饮水饮食连续10周。分别于实验第2、6、10周处死大鼠,进行HE染色及VG染色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NF-KB、Ot-SMA及TGFl31在对照组及肝损伤造模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损伤造模组NF-KB、Ot-SMA及TGFl3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实验性肝损伤不同发展阶段,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F-KB、TGFl31、Ot-SMA三者之间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1=0.961,P1〈0.01;r2=0.923,P2〈0.01;r3=0.953,P3〈0.01)。结论NF-KB、Ot-SMA及TGFl31在实验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NF-KB、Ot-SMA及TGF[M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B( NF-K B)、α-平滑肌动蛋白(α- SMA)、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在实验性肝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及其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 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造模组(CCI4诱导)30只.造模组首次皮下注射40% CCI4橄榄油溶液2ml/kg,以后每周2次背部皮下注射40% CCI4橄榄油溶液1.5 ml/kg,30%乙醇6 ml/kg隔日灌胃并给予高脂饮食连续造模10周;对照组首次皮下注射橄榄油2ml/kg,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橄榄油1.5ml/kg,正常饮水饮食连续10周.分别于实验第2、6、10周处死大鼠,进行HE染色及VG染色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NF-K B、α- SMA及TGFβ1在对照组及肝损伤造模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损伤造模组NF - KB、α- SMA及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实验性肝损伤不同发展阶段,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F - KB、TGFβ1、α- SMA三者之间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1 =0.961,P1<0.01;r2=0.923,P2 <0.01;r3=0.953,P3<0.01).结论 NF - KB、α- SMA及TGFβ1在实验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NF - KB、α- SMA及TGFβ1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陕西籍农民。2017年4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晕、腹泻及黑便,无胸闷、气短,无呕血,于4月7日收入本院。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家禽、家畜饲养及密切接触史。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8年,未曾正规治疗。2017年2月于本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抗感染、利尿及输注血浆、白蛋白等对症治疗,出院后一直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手足口病患儿完整临床资料;将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随机抽取30例轻型病例与29例重型病例比较,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8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比例1.2:1,其中385例(82.2%)为3岁以内婴幼儿,城乡分布为1.8:1.临床表现为皮疹468例(100%),发热361例(77.1%),心率加快161例(34.4%).轻重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城乡分布、高热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高血糖、合并EB病毒感染为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重型病例多发于农村.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为主,出现高热、呕吐、心率加快者需警惕发展为重型病例的可能.血白细胞升高、高血糖以及合并EB病毒感染是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糖,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究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非肝移植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28 d和90 d存活情况进行分组(28 d:生存组164例,死亡组76例;90 d:生存组140例,死亡组100例)。收集患者发病诱因、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出现的并发症等资料。计量资料用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HBV-ACLF患者的诱因主要包括HBV自发激活(55.6%)、核苷类似物停药或耐药引起HBV激活(25.2%)等。依28 d存活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00、-6.015、-5.070、-5.103、-5.044、-7.430、-6.637,P值均<0.05);依90 d生存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胆固醇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05、-7.728、-3.335、-4.015、-6.053、-7.908、-6.655、-3.607,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60.20 mmol/L、PTA<24.8%、NLR>5.63、血钠<130.8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28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572(1.321~15.823)、8.934(3.026~26.374)、2.632(1.126~6.152)、27.467(6.113~123.423)、4.303(1.048~17.663)、3.453(1.614~7.387),P值均<0.05];TBil>260.20 mmol/L、PTA<25.5%、血钠<135.3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90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5.148(1.918~13.822)、15.718(5.161~47.866)、10.080(3.244~31.323)、11.157(2.580~48.254)、4.391(2.057~9.372),P值均<0.05]。240例患者中160例(66.7%)90 d内发生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40例、病毒感染12例,真菌感染8例。160例出现感染的患者其90 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的患者(46.3%vs 32.5%,χ^2=6.720,P=0.010)。240例患者中176例28 d内出现腹水,44例出现胸腔积液,36例发生急性肾损伤,60例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组间急性肾损伤、Ⅲ~Ⅳ度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088、29.811、7.797,P值均<0.05)。结论HBV-ACLF患者基线TBil、PTA、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影响患者28 d和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BV激活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是ACLF的始动因素,而感染、急性肾损伤、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