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SWI上对20例PD患者(PD组)、20例VPS患者(VPS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进行相位值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较VPS组及对照组黑质致密带(SNc)、苍白球(GP)、壳核(PUT)相位值均明显降低(P<0.01);VP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SNc、GP及PUT相位值在早期即已经降低,随病情加重其相位值进一步降低(P<0.01);中晚期其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降低(P<0.05).VPS组在早中期各感兴趣区相位值均无明显变化,仅在晚期SNc、PUT、尾状核(CN)及SNr、GP相位值轻度降低(SNc、PUT、CN:P<0.01;SNr、GP:P<0.05).双侧红核(R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WI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PD和VPS的评估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病例1:女性,68岁。因骨穿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于2009年10月22日收入血液科。病来纳差,周身疼痛,略有乏力,偶有头晕,二便正常,无发热和出血倾向,体质量无明显变化。3年前患"脑梗死",治疗后好转未留后遗症,2年前确诊高血压并继续治疗中。入院时体温36.8℃,脉搏86次/min,血压140/80m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建立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模型.应用Y型迷宫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分别用同位素方法和蛋白质印迹检测了ERK的水平、并用RT-PCR方法检测了ERK2 mRNA的表达。结果Y型迷宫测试发现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学习和记忆的获得和再现均受损;同位素方法检测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海马ERK的活性,手术组手术侧为(13.46士3.23)pmol·mg^-1·m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80±1.50)pmol·mg^-1·min^-1、假手术组(10.74土1.62)pmol·mg-^-1·min^-1和手术组非手术侧(10.79±2.23)pmol·mg^-l·min^-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手术组条带深于正常对照组;RT-PCR显示ERK2 mRNA表达手术组条带亮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ERK升高,ERK信号转导途径在AD发病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正常血钾性周期麻痹是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编码人类骨骼肌钠通道基因(SCN4A)发生突变所致,以肢体无力短暂、反复发作并完全恢复为特点,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永久性肌病(permanent myopathy,PM),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至今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观察SCN4AMet1592Val突变所致PM患者骨骼肌细胞体外生长过程,同时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PM防治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对两名来自一个由基因诊断确诊为SCN4AMet1592Val突变家系的患者和四名正常对照者的腓肠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过程同时给予6个浓度(10ng/mL,20ng/mL,40ng/mL,80ng/mL,120ng/mL和160ng/mL)的bFGF刺激,用MTT法、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反复冻融细胞,对骨骼肌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结果腓肠肌细胞可体外培养,与在体发生过程相似,但PM组肌细胞发育迟滞;bFGF对肌细胞生长的增殖作用、促LDH、CK活性及蛋白质合成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浓度为120ng/mL时作用最显著(P〈0.05),此时浓度再增大其效应反而下降,在浓度为160ng/mL时的作用大于80ng/mL,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患者受损腓肠肌在体外有再生能力,但融合成肌管能力极弱,存在再生障碍,不能对变性、坏死的肌纤维形成有效再生,故呈进行性肌纤维耗竭;外源性bFGF可促进PM患者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增殖分裂,并可促进肌管成熟,对进展性肌病应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星形胶质细胞与β-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凋亡的PCI2细胞共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胚胎大鼠皮层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影响及机制,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此过程. 方法 PC12细胞分别经10 μg/mLAβ1-40诱导不同时间(0、4、6、12、24h)后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第二部分分别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 d,将收集的ACM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ISA法检测ACM中BDNF、NGF、NT-3蛋白含量,另一部分以1;3比例同DMEM/F12堵养基混合,对NSCs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NSE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和计数神经元分化比例. 结果 在Aβ1-40作用6 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与其共育的ACM中BDNF蛋白总量明显增高,诱导的NSCs神经元分化比例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I2细胞共育后.ACM提高了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ACM中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发生剂末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剂末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剂末现象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教育年限、体重、毒药物接触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蛋白饮食、脑血管病史无关(P>0.05)。发生剂末现象的患者发病年龄早,病程长,左旋多巴起始、终点剂量高,左旋多巴用药时间长,疾病进展阶段(H&Y分期)高,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高,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评分高(P<0.05)。其中发病年龄、左旋多巴起始剂量、H&Y分期、焦虑是发生剂末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独立预测因素分别为H&Y分期、HAMA评分、发病年龄、左旋多巴起始剂量(P<0.05)。H&Y分期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80.9%)。随治疗时间的增长,中晚期患者剂末现象发生风险高(P<0.05)。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左旋多巴临床治疗中发生剂末现象。  相似文献   
7.
常宇涛  罗晓光  任艳 《解剖科学进展》2011,17(3):239-241,245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MG)对黑质损伤多巴胺(DA)能神经元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单侧黑质(SNpc)内注入LPS激活MG后,隔48h于原位注射高、低剂量鱼藤酮(BT)分别建立重度及轻度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和离子钙结合转接分子1(Ib 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损伤神经环境下,与小胶质细胞(BV2)共育后发挥神经营养功能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内的信号传导。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MSCs),以BV2和PC12细胞株分别代表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应用转移筛网进行BV2与MSCs的共育,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凋亡,W 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磷酸化STAT3、总ERK、总STAT3蛋白。结果:损伤神经环境及小胶质细胞同时存在时,其上清显著提高受损PC12存活率的MSCs中STAT3的激活显著增高,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STAT3激活程度与受损PC12存活率相关性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损伤环境下小胶质细胞促进MSCs神经营养功能的过程中有STAT3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BV2)在骨髓基质细胞(MSC)接受受损PC12上清刺激后,对其神经营养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MSC),以BV2和PC12细胞株分别代表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应用转移筛网进行BV2与MSC的共育,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凋亡,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神经营养因子。结果:小胶质细胞(BV2)和损伤PC12上清同时刺激MSC时,后者分泌的上清能显著降低受损PC12的凋亡数目。结论:小胶质细胞的存在有利于接受受损神经细胞上清刺激的MSC发挥神经营养及神经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吸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吸烟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7例吸烟脑梗死患者、49例不吸烟脑梗死患者,45例吸烟健康者和42例不吸烟健康者血清sVCAM-1和TNF-α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sVCAM-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脑梗死者(P<0.01);吸烟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脑梗死患者(P<0.01);吸烟健康者明显高于不吸烟健康者(P<0.01).重度吸烟组血清sVCAM-1,TNF-α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吸烟组(P<0.05)、轻度吸烟组(P<0.01)和健康不吸烟组(P<0.01);中度吸烟组明显高于轻度吸烟组(P<0.05)和健康不吸烟组(P<0.01).吸烟指数与sVCAM-1,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使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sVCAM-1,TNF-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